國際

川普任內ICE執法成爭議焦點 成立背景源自911事件

2025/9/10 10:08(9/10 10:59 更新)



美國移民暨海關執法局正在進行逮捕行動。(路透社)

(中央社記者林宏翰洛杉磯9日專電)川普政府加強掃蕩非法移民,移民暨海關執法局(ICE)屢成焦點。該機構在911事件後成立,整合移民執法與反恐任務。如今,支持者認為ICE能維護公共安全並嚇阻非法移民,反對者則批評作法如極權國家。

全國公共電台(NPR)節目Throughline專題報導,ICE的成立背景源自2001年911事件。2003年,美國政府設立「國土安全部」(DHS)並在其下成立「移民暨海關執法局」(ICE),強化移民執法與反恐任務。

2001年9月11日美國發生前所未見的恐怖攻擊,19名劫機者劫持4架客機,造成近3000人喪生。事後調查顯示,劫機者全都持臨時簽證入境,其中有人使用偽造戳章、有人在申請簽證時提供假資料,也有人在攻擊發生前已經逾期居留。

當時主管機關「移民暨歸化局」(INS)與其他執法單位未能即時察覺漏洞,被認為關鍵疏失。2003年成立國土安全部,其下設移民暨海關執法局,目的就是各機關共享情報,加強移民執法,避免恐怖攻擊再度發生。

911事件之前,美國兩黨對移民政策分歧,多年來一直無法取得共識,但911之後政治局勢發生激烈變化。2003年當時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成立國土安全部,整合20多個機構,成為1930年代羅斯福新政以來,相隔70年美國最大規模政府改組。

國土安全部把原本分散的20多個單位整合在同一架構,「移民暨歸化局」自此走入歷史。ICE接手之後,擴大任務範圍,成立之初針對犯罪集團、性犯罪者與涉嫌策劃恐怖攻擊的嫌犯;執法人員必須在有限時間內風險評估,優先鎖定有犯罪紀錄及高風險的對象。

隨時間演進,ICE角色逐漸超出最初的反恐與重大犯罪範疇。小布希任內強調安全防線,歐巴馬(Barack Obama)時期則在「安全社區」(Secure Communities)計畫下大幅擴張,幾乎全美地方執法單位都納入與ICE共享指紋資料,驅逐人數屢創新高,也讓歐巴馬被批評為「驅逐者總統」。

川普(Donald Trump)執政時期,ICE的執法力度大幅提升。2016年當選後,第一任期強調嚴格執法與邊境管制,推動「零容忍政策」,一度造成家庭分離,引發大規模抗議。

川普2025年重返白宮後,擴大ICE的規模,國會在今年7月通過1700億美元(約新台幣5.2兆元)移民與邊境執法經費,其中750億美元(約新台幣2.2兆)編列給ICE是歷來最高,使ICE成為聯邦政府經費最高的執法機關。

川普第二任期,ICE展開「大規模驅逐」行動,每日平均逮捕逾600人,在洛杉磯與美國各地引發大規模示威。支持者認為這是維護安全的必要手段,反對者則批評其執法人員穿便衣又不出示身分就抓人,有如極權國家作法。

國土安全部官員沃納(Rodger Werner)強調,美國移民政策的方向最終是由選民的選票決定,嚴格執法是維持社會秩序的必要手段。但移民法學者馬克維茲(Peter Markowitz)警告,隨著司法與制度的監督力量弱化,ICE正累積前所未見的權力,美國恐面臨滑向「警察國家」的風險。(編輯:唐聲揚)114091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4,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