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10 12:19
(中央社記者王揚宇台北10日電)颱風丹娜絲日前重創中南部,全台共13.5萬片光電板受損,民間團體今天呼籲政府應藉由此次風災,重視光電板回收清除、暫置、費率等機制。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副署長林健三說,會進行總體檢,檢討廢棄物清理、如何高值化等。
丹娜絲風災造成全台共計33案場約13萬5000片光電板受損,環境部日前表示,經過分類整理後,目前已近5萬片送交處理機構完成去化,近6.8萬片陸續收集暫置合法場地,88%光電板都已妥為安置及清除處理。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暨監督施政聯盟召集人陳椒華、苗栗縣環境保護協會理事長陳祺忠、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等人今天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點出這次風災吹出光電場區位問題及回收處理困境,也說明光電板回收清除處理費不足、費率未反映成本、回收基金遠低於處理成本等問題。
陳椒華說,廢光電板屬於事業廢棄物,破損及破碎的光電板可能造成土壤或水污染,因此暫時堆置的光電廢棄物應盡速清除處理。環境部應建立廢光電板的明確處理方式,目前暫置及回收都存在很多問題,請政府重視,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製造更多環境問題。
針對與會者所提建議,受邀出席記者會的林健三說,已跟經濟部提出要做總體檢,針對產生的廢棄物或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物品,該如何清除處理、如何進行高值化,會在體檢報告徹底檢討,寫出標準作業程序(SOP)。
林健三指出,未來也希望修廢棄物清理法,草案會報行政院,期盼今年送立法院審議,修法內容包括,希望增加公告應回收的事業廢棄物法源,當中會納入太陽能板跟風機葉片,這代表要衍生產品責任制度,把後續回收、清除、處理的責任回歸到產生源。
經濟部能源署副組長顏為緒說,會提高抗風的規範及設備檢驗,相關法規已完成預告,目前正在法制作業中;是否要提高回收費用,可以跟環境部研議,也會與環境部共同努力,精進回收機制。(編輯:蘇龍麒)11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