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高華謙山口縣10日電)因應日本缺米,台灣民間團體捐贈台灣米至日本山口縣校園,過程中克服日本高規格檢驗、以及爭取高達百萬日圓的免稅等艱辛挑戰,最後在台灣善心與日本山口縣府合作下,集眾人之力將米送至山口縣學生餐桌,學生紛紛大讚很好吃。
日本缺米且米價上漲,印太戰略智庫執行長矢板明夫等人發起捐米活動,多個台灣民間團體捐贈共約新台幣200萬元,購買20噸台灣稻米「台南11號」捐給已故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家鄉山口縣、以及八田與一的故鄉石川縣,分別作為學校午餐與提供給地震災民使用。
日本山口縣防府市立國府中學校午餐今天供應台灣米飯,許多學生以台語大讚「好呷」,直呼感覺與台灣更貼近。
台灣米能送上日本學生餐桌,幕後過程比想像中困難。居間協調的關鍵人物、印太戰略智庫顧問檀上典子指出,首先是日本對食品檢驗與檢疫標準原本就非常高,再加上台灣米要作為「學校午餐用米」分發給學生,因此要更加嚴謹,台灣米必須先經過數百項重金屬、農藥等檢驗,且有些項目是台灣沒有在做的。
除此之外,她說,20公噸的米就要繳納近700萬日圓的稅金,為了爭取免稅,她們必須親自前往山口縣門司港的海關說明如何確保稻米不會流入市面販售等,過程中也得到台南市政府與山口縣教育廳幫助,最終才獲得許可。
檀上典子指出,把米送到山口縣內,還須經由學校午餐中心配送到各個學校,因此午餐中心需要出具收下捐贈米的證明,且各校也要提供「確實作為學校午餐使用」的證明文件,而教育廳必須從各地收集這些文件再統一提交給日本財務省,這是非常繁瑣而艱辛的工作,需要教育廳全力配合,才能順利送達。
檀上典子說,正因如此,若沒有台灣民眾的善意,以及山口縣教育廳的支持,這個任務不可能完成。
此外,長期與台灣友好、進口台灣鳳梨至旗下超市販售的日本丸久株式會社社長田中康男,這次也協助米的接關手續,以及相關倉儲、分送至校園等複雜工作。田中康男受訪表示,要保持米的美味,必須以低溫倉庫儲藏,而因山口縣特別大,就要以超市原有的低溫配送貨車分送到學校。
田中康男說,一直以來,台灣和日本在遇到困難時,都是互相合作、一起走過來,當日本因缺米而釋出儲備米時,就有人說:「台灣的新米更好吃啊!」
他指出,在日本,米是最好的東西,日本人是可以只吃飯也不需要配菜的民族。而現在隨氣候變遷,他認為日本可以試著接受台灣的米,並根據不同料理來使用,像台灣米可以用來做炒飯等,有很多料理方式會比日本米更好吃。
田中康男表示,這次感受到台灣「一定要讓孩子們吃吃看」的那份心意,所以希望能創造機會,讓大家知道台灣的米真的很好吃,他也希望這樣的經驗能長久留在孩子們的記憶裡。
台日產經友好促進會會長葉建揚指出,矢板明夫5月向他倡議捐贈台灣米給日本,因此他在這次任務就是去找到日本可以接受的台灣米,最後他請農業部推薦經認定的績優廠商。
台日交流高座之友會會長何敏豪說,馬關條約簽署地點就在山口縣的春帆樓,台灣歷史命運與山口縣非常密切,且非常友台的已故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家鄉也在山口縣,他希望緣份能持續,而台日交流高座之友會也會繼續努力進行台日交流,這是持續且永恆的工作。(編輯:謝佳珍)11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