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11 12:24(9/11 12:36 更新)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布拉格11日電)文化部長李遠昨(10)日訪捷首站,參訪捷克國家技術博物館與國立台灣博物館合作的「獵人之徑.海人之道:台灣原住民族山林與海洋智慧」原住民特展,見證台捷博物館合作成果。
國家技術博物館(National Technical Museum)與國立台灣博物館同樣於1908年成立,中間歷經二戰與政治動盪,國家技術博物館館舍從1938年開始建設,1942年完工,2013年才真正以「國家技術博物館」的樣貌呈現。博物館內共有14個常設展,典藏、展示捷克百年來在人類技術創意領域的重要發展成果。
李遠在捷克國家技術博物館館長克桑德勒(Karel Ksandr)陪同下參觀,展覽焦點莫過於由雅美(達悟)族作家夏曼‧藍波安團隊親手打造的拼板舟,這個在台灣從伐木、組裝製作、試水,到捷克彩繪,歷經1年多時間完成的拼板舟,也將在展覽後,成為捷克國家技術博物館的典藏。
克桑德勒表示,展覽主題由雙方共同討論,當時選擇以「獵人」、「海人」兩個主題,希望介紹台灣原住民在狩獵、造船等的技術與智慧,「我們不靠海,很期待台灣分享造船經驗與打獵智慧,展覽至今每天都吸引很多捷克人參觀,證明當時的想法是對的」。
這個由台博館研究人員從策展論述、展覽設計一手包辦的展覽,國家技術博物館在與台博館共同完成展覽的過程中,克桑德勒感受到台灣截然不同的策展方式,「我們看見台灣博物館如何展示一個歷史以及某一群體生活方式的策展手法,收穫很大。」
克桑德勒也帶著李遠參觀了集結海、陸、空及不同年代各式交通工具的常設展,李遠表示,博物館正中間挑高空間,善用空間特性及設計親民的展示方式,對於今年完成第一階段修復開放的國家鐵道博物館,將是一個值得借鏡的展覽模式。
除了交通以外,包含印刷技術、攝影、電視、電器,甚至糖與巧克力、隱形眼鏡等與日常息息相關的技術與歷史,都成為捷克國家技術博物館14個常設展的主題。在時間的發展演進常設展中,台北(Taipei)時間與其他倫敦、布拉格、東京、雪梨等12個主要國家城市並列其中,見證「台捷友好」。
李遠也在「交通」常設展宮廷專列餐車的留言本上寫下,「願台捷友誼如鐵道延展,奔向無限遠方」,為首訪捷克留下最深的祝福及期待。(編輯:李亨山)11409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