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11 15:43
(中央社台北11日電)今年以來A股三大指數集體大漲,個別股票股價衝上歷史新高,但近期出現減持潮,9月前6個交易日已有近130家上市公司發布股東減持計畫的預披露公告,較去年同期增逾一倍。部分減持顯示公司業績增長乏力與股價上漲的背離。
綜合環球網、財聯社近日報導,據統計,在9月前6個交易日已有近130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股東減持計畫的預披露公告,而去年同期只有50多家,即今年增幅逾一倍。
減持公告所涉的公司主要集中於備受市場追捧的幾個「明星賽道」,包括先進製造產業鏈,如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以及科技、媒體及通訊產業鏈,如以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為核心業務的公司等。
報導形容,面對洶湧的減持潮,各家股東給出的理由和背後動機都不盡相同,折射出複雜的市場心態。
有的減持理由頗為新穎,引發市場熱議。例如金融訊息服務企業同花順,自去年以來股價最高漲幅接近300%。其控股股東、董事長易崢在減持公告中稱,「減持理由是讓渡市場參與機會」,這說法引起投資者熱議。
更多公司的減持背後,反映出業績增長乏力與股價上漲的背離。以跨界新能源的星帥爾為例,公司今年股價累計漲幅超過30%,但其2024年營收與淨利潤卻雙雙下滑近30%。雖然今年上半年業績看似轉好,但其太陽能組件業務的毛利率僅為5.92%,傳統主業家電零部件的營收仍在萎縮。這種缺乏堅實基本面支撐的股價上漲,往往更容易引發股東減持。
對於A股一方面出現市場對中期行情看好,另一方面卻是股東密集減持的鮮明反差,分析人士認為,短期內密集減持可能會對相關個股的股價造成一定壓力,尤其是在市場情緒敏感時期。投資者應理性看待,區分是純粹的套現行為,還是對公司「基本面不看好」的訊號。
分析人士又表示,對於投資者而言,應深入分析公司的基本面、減持股東的身分、減持比例以及減持理由,綜合判斷其對公司長期價值的影響。
不過,報導也表示,部分股東展現出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選擇不動甚至提前終止減持計畫。(編輯:陳鎧妤/張淑伶)11409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