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德國再辯燃油車禁令 汽車大廠立場分歧

2025/9/13 18:14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13日專電)為達2050年碳中和目標,歐洲聯盟2022年決定自2035年起禁售燃油新車。隨著慕尼黑國際車展(IAA)登場,相關爭議再度升溫,德國車廠立場不一。總理梅爾茨表示,德國應保持「技術中立」,在推動電動車同時,也應開放氫能與合成燃料等能源選項。

歐盟2022年拍板,規定2035年起僅允許登記零碳排新車,傳統燃油引擎將逐步退出市場。法規原意在促進2050年碳中和目標,推動歐洲車廠向電動車等新能源汽車轉型。然而在汽車製造大國德國,業界與政界卻各有立場。

在本週舉辦的慕尼黑國際車展上,福斯(Volkswagen)執行長布魯莫(Oliver Blume)、賓士(Mercedes)執行長康林松(Ola Källenius)等德國大廠公開表示,全面禁售燃油車「不切實際」,恐迫使工廠關閉、就業流失,甚至削弱歐洲車廠海外市場競爭力。

BMW也指出,市場上約10%到20%消費者難以接受電動車。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認為,到2035年不必全面零排放,只需比2021年減少9成碳排,剩餘部分可透過合成燃料(e-fuels)、生質柴油等抵銷。

奧迪(Audi)執行長高德諾(Gernot Döllner)持不同看法。他在車展期間接受德國「經濟週刊」(Wirtschaftswoche)專訪時批評,近期圍繞燃油車禁令的爭論「適得其反」。

「撇開氣候保護不說,電動車本身就是更優越的技術。」高德諾認為,德國若不斷糾結是否延長燃油車壽命,反倒會讓消費者困惑,阻礙車廠轉型。

除了奧迪,支持歐盟維持2035燃油車禁令的還有中資瑞典富豪汽車(Volvo)、電動車廠Polestar,以及多家電池製造商與充電設施業者。150個單位近日聯名致函歐盟執委會,呼籲「不要退縮」,要求維持2035年禁售時程。

各界關注德國新政府是否支持禁令。梅爾茨(Friedrich Merz)在慕尼黑國際車展開幕致詞時強調,德國「基本支持電動化,但需要更多彈性」。

梅爾茨重申「技術中立與開放」立場,主張不該只押寶電動車,應開放包括氫能與合成燃料等不同技術。他表示,單方面由政治指定特定技術並非正確做法,應在確保德國工業競爭力與氣候保護間找到平衡,強調聯邦政府「站在汽車工業這一邊」。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會長穆勒(Hildegard Müller)則呼籲德國政府,降低能源價格、擴充充電設施、減稅,以提升德國車廠競爭力。

她指出,國內製造環境不斷惡化,正拖累原本在國際市場具有競爭實力的德國車廠。

路透社報導,歐盟執委會已宣布將原訂2026年進行的燃油車禁令檢討提前至2025年底。德國作為歐洲最大汽車生產國,被視為決定禁令能否維持關鍵。(編輯:陳妍君)114091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