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淡江大橋大事記

(中央社記者余曉涵台北14日電)淡江大橋由世界知名建築師札哈.哈蒂(Zaha Hadid)設計,主橋段長920公尺,完工後會是世界最大跨徑450公尺的單塔不對稱斜張橋,16日銜接淡水跟八里的最後一塊橋面合龍,預計明年5月通車,以下是淡江大橋大事記。

–民國87年,有鑒於北部濱海地區蓬勃發展,台2線竹圍段及關渡大橋交通壅塞情形日趨嚴重,因此交通部公路總局(現為交通部公路局)規劃在淡水河口處興建一座新的橋梁,以改善擁塞交通,串聯淡水河兩岸旅遊休憩活動。

–民國88年,淡江大橋規劃建設案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但因新橋梁規劃於淡水端銜接淡水河沿河快速道路,而該快速道路經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現為環境部)評估可能影響紅樹林保護區自然生態不宜開發,因此民國90年交通部指示暫緩。

–民國96年,隨著台北港開港、台64線通車、淡海新市鎮開發、漁人碼頭營運、十三行博物館開館等建設與設施陸續到位,公路局將在地民眾意見、生態環境保護、夕照等關鍵課題納入工程計畫一併考量,重新檢討需求與計畫內容,展開淡江大橋計畫新的一頁。

–民國99年4月8日,行政院核定淡江大橋的規劃報告綜合檢討,配合台64線(八里新店線)完工,新增銜接台64線匝道,原規劃八里端匝道南移500公尺,變更進出主線及加寬主橋,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

–民國102年6月19日,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第237次會議審核修正通過,同年9月10日經環保署核復備查。

–民國102年11月18日,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已組改為國家發展委員會)討論通過淡江大橋建設計畫。

–民國103年1月15日,行政院核定淡江大橋建設計畫,計畫期程預計8年。

–民國103年9月,淡江大橋第一標開工,第一標位置為紅水仙溪出海口,里程為2K+146,銜接台北港二期聯外道路的上層主線鋼橋,沿臨港大道至里程2K+606止,共約460公尺。

–民國104年,淡江大橋完成國際競圖,由國際知名建築師札哈.哈蒂(Zaha Hadid)設計,融合夕照美景與雲門舞者律動意象,結合藝術美學與工程技術。

–民國105年,淡江大橋第一標完工,同年淡江大橋第二標,也就是八里連絡道段及上、下匝道,長約2.4公里與淡水端長約1.16公里(含沙崙路底0.2公里明挖覆蓋隧道)開工。

–民國106年,橋型確定,淡江大橋通過環保署第2次環境影響差異分析。

–民國108年2月23日,歷經7次流標後,淡江大橋主橋段工程開工。

–民國110年,淡江大橋第二標的八里端引橋至八里連絡道及淡水端隧道段通車,整體工程在隔年111年1月28日完工。

–112年8月,主橋段完成U10橋面層。

–113年3月,主橋段完成U22塔柱合併層。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114年7月,完成主橋塔U50施工。

–114年9月,淡江大橋最後一個節塊15日預先起吊,16日進行吊裝合龍作業,預計115年5月全線通車。(編輯:陳清芳)1140914

Related Posts

1 of 3,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