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16 11:14(9/16 11:51 更新)
(中央社記者唐雅陵聖保羅15日專電)為紀念「被壓迫者劇場」在巴西發展50週年,聖保羅市藝術局與巴西被壓迫者劇場學會(GESTO)於11日至14日舉辦系列活動,吸引上千人參與。展覽中約1/3影像來自台灣,突顯台灣在政治劇場與人權藝術上的國際影響力。
活動於因佩里奧(Flávio Império)劇院登場,內容包括歷史照片展、戲劇工作坊、論壇劇場演出及圓桌會議,展現以政治議題為核心的戲劇形式的政治劇場,其在推動社會改革與人權倡議上的深遠影響。亞洲區代表謝如欣與巴西成員柴瑪克(Luana Csermak)共同策劃展覽,將台灣的民主實踐與人權精神融入全球視野。
劇院以聖保羅知名建築師因佩里奧命名,結合公園、馬戲帳篷、劇場與展覽廳等空間,象徵城市美學與社會批判的交會。因佩里奧曾與「被壓迫者劇場」創始人波瓦(Augusto Boal)合作,透過舞台設計強化觀眾與劇場空間互動,推動政治劇場跳脫傳統敘事框架。
波瓦主張「所有劇場都是政治性的」,他認為劇場應成為社會改革的工具,讓弱勢群體能夠發聲與行動。他1974年出版「被壓迫者劇場」一書,提出如「論壇劇場」、「形象劇場」、「隱形劇場」等創新形式,打破傳統觀眾與演員界線,讓觀眾成為「觀演者」(spect-actor)。
因政治壓迫,波瓦曾流亡秘魯、阿根廷與法國。波瓦的理念至今仍影響全球劇場教育、人權運動與社會改革。其劇場不只是表演,更是一種民主實踐與社會對話方式。
活動總策劃杜爾勒(Licko Turle)為GESTO創辦人,他特別感謝聖保羅台北經文處的支持。他回憶曾受謝如欣邀請赴台開設工作坊,對台灣民主與人文風情印象深刻。經文處長朱怡靜到任後也持續支持相關活動,展現台灣與巴西在社會改革與人權倡議上的共同目標。
這場紀念活動不僅是對波瓦劇場理念的致敬,更是台灣與巴西在文化與人權領域深度交流的象徵,為全球政治劇場注入新的活力與希望。(編輯:張芷瑄)11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