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24 21:09
(中央社記者廖文綺上海24日電)中國今日宣布,未來世界貿易組織(WTO)談判中不再尋求新的特殊和差別待遇(SDT)。中國WTO專家屠新泉表示,中國實際享受的SDT有限,反而因此屢遭批評,如今做出政策宣示,有利推動談判,也可在美國轉向保護主義的情況下起引領性的作用。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23日在聯合國的會議上表示,中國在當前和未來的世界貿易組織談判中,不會尋求任何新的特殊和差別待遇。中國商務部24日也宣布,中方在世貿組織當前和未來談判中,不尋求新的特殊和差別待遇,此舉彰顯了中方以實際行動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的堅定立場和大國擔當。但強調「中國仍是開發中國家」。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這是中國政府的重要表態,過去在WTO的談判中,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經常批評中國假裝開發中國家、拒絕承擔更高的責任和義務。如今做出政策宣示,即是表示,中國不會再以開發中國家的身分,和其他開發中國家共同尋求特殊的差別待遇。
屠新泉認為,不尋求任何新的特殊和差別待遇有利於談判的推動,相當於未來中國會做出更大的開放承諾,也可以帶動其他開發中國家做出更大的開放承諾,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尤其在美國轉向保護主義的情況下,中國可以起到引領性的作用,是個很積極的動作。
但他認為,這個承諾與中美關稅談判關係不大,因為特殊和差別待遇是WTO多邊問題,而中美是雙邊問題。
屠新泉表示,從以往經驗來看,中國實際上真正享受的特殊和差別待遇是有限的。WTO有155條特殊和差別待遇,中國只享受了其中的15條,其中真正有價值的是一條關於農產品補貼的「微量允許」條款,允許開發中國家補貼產值的10%,而中國的標準是8.5%。此外,中國在COVID-19疫苗智慧財產權豁免,以及貿易便捷化協定上也放棄部分特殊和差別待遇,從結果來看,「對中國影響也不大」。
至於未來不再尋求特殊和差別待遇,是否會對中國構成挑戰,屠新泉表示仍須看具體情況。一方面是WTO談判過程複雜,另一方面是中國作為貿易大國,即使沒有特殊和差別待遇,依然可以堅持自己的訴求和主張。
中國不尋求特殊和差別待遇,卻強調保有「開發中國家身分」,屠新泉表示,這個「開發中國家」是政治定位,不完全是經濟概念,中國從過去作為第三世界國家,到如今的全球南方,「開發中國家成員」的定位更加符合中國的政治、經濟、歷史等條件。
他說,在中國的集體認知中,中國不屬於已開發國家的群體,尤其對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群體感到抗拒,更願意加入開發中國家的群體,與經濟發展水準沒有直接關聯。(編輯:楊昇儒)114092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