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愛沙尼亞國會通過新法 強化民防與避難設施建設

2025/9/28 18:51

(中央社記者游堯茹維爾紐斯28日專電)愛沙尼亞國會日前通過新法,加強全國危機應變與民防體系,要求自2026年起新建大型建築須設置避難所,並強化全國警報系統EE-ALARM的運作,以提升民眾面對潛在危機的準備。

依據愛沙尼亞「緊急情況法及其他相關法律修正案」新法,自2026年7月1日起,凡人潮聚集的新建公共建築,或樓地板面積達1萬平方公尺以上者,必須設置公共避難所。住宅、公共或特殊用途建築,若面積達1200平方公尺以上,以及工業或倉儲設施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以上,則須設置非公共避難所。

這項法規原訂2028年生效,但經國防委員會通過修正案,將實施時間提前至2026年實施。新法並要求現有建築在可行情況下,改造部分空間作為避難地點。

此外,新法規定所有大眾媒體、電子通訊業者、公共場所資訊螢幕,以及用戶數超過1萬的國家級行動應用程式,都必須納入全國警報系統EE-ALARM,確保危險發生時能即時通報民眾。

法案也要求,所有中央與地方政府機關員工,以及提供關鍵服務的單位人員,均須接受民防訓練,以便在危機時迅速應對、協助民眾並維持重要服務。

訂閱《國際新聞》電子報 第一手掌握世界最新脈動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愛沙尼亞國會新聞稿指出,隨著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改變區域安全局勢,愛沙尼亞必須強化避難設施建設與危機應變機制,以更好地保護人民安全。

愛沙尼亞人口約137萬人,根據政府2024年公布的「民防行動計畫(2024–2027)」,全國已設置約170個公共避難所,可容納約10%的人口。計畫的長期目標包括:到2034年前讓20%的人口可使用避難設施、50%的公寓大樓具備避難功能、建立具高度韌性的災害醫療體系,以及確保40%的人口具備至少1週的獨立應變能力。(編輯:韋樞)114092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4,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