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以色列人質即將獲釋家屬悲喜交織 每秒都像無盡等待

(中央社特拉維夫12日綜合外電報導)歷經700多天漫長等待,大約20名在加薩戰爭中遭哈瑪斯俘虜的人質即將獲釋。家屬百感交集,每一秒感覺都像無盡等待,腦中有太多思緒交錯,但除了骨肉重逢的那一刻,其他都已不重要。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Hamas)和其他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從加薩走廊對以色列發動武裝入侵,這是1948年以色列與阿拉伯戰爭以來,以色列領土首次遭到大規模入侵,導致加薩戰爭爆發。

今年8月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Palestinian Islamic Jihad)公布的加薩人質影像中,21歲的羅姆.布萊斯拉夫斯基(Rom Braslavski)看起來骨瘦如柴且淚眼汪汪。他的父親歐菲爾.布萊斯拉夫斯基(Ofir Braslavski)當時看到後,整個人情緒跌至谷底。如今,歐菲爾臉上終於出現明顯變化,兩年來首度露出笑容。

歐菲爾昨天在特拉維夫(Tel Aviv)著名的「人質廣場」(Hostages Square)受訪時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表示:「我們現在只專注於那個親吻、擁抱,還有他的氣味。」過去700多天來,這座廣場一直是家屬與支持者發起釋放人質行動的集結地。

歐菲爾腦中有太多思緒交錯,「但我只盼團聚時刻,其餘都不重要」。

和他面前的數百名民眾一樣,歐菲爾也巴不得希望這個週末趕快結束。在哈瑪斯與以色列雙雙同意的停火計畫第一階段下,48名人質(預計其中有20人存活)預定於13日中午前獲釋。他說:「每一秒感覺都像無盡等待。」

在人群中,眾人感謝的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現場隨處可見標語、美國國旗以及川普的肖像。許多人質家屬將戰爭延長的責任歸咎於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指責他推卸對2023年10月7日爆發攻擊事件的責任,並破壞有關人質釋放及終結戰爭的談判。

不過,歐菲爾對政治並不感興趣,他只想要和平。他說:「我相信,經過這一切,情況會變好,事情會變得更容易。」

歐菲爾的樂觀情緒在這個宛如老友重逢的聚會中傳遞開來,陌生人在這裡變成朋友,朋友又如同家人一般。這群人曾歷經憤怒、絕望與無助,如今終於感受到些許幸福。

歐菲爾還特地擁抱了米歇爾.伊盧茲(Michel Illouz),米歇爾的26歲兒子蓋伊(Guy)在遭到哈瑪斯囚禁期間遇害。每當米歇爾分享兒子在諾瓦音樂節(Nova Music Festival)被綁架前傳給他的最後訊息時,總有不認識的人上前擁抱並主動與他握手。

就在這裡,兩位父親:一位仍等待找回兒子的遺體,另一位則盼望著兒子的擁抱,共同處於悲傷與喜悅交織的時刻。

歐菲爾說:「這種連結很難用言語說明,在其他地方找不到。」「失去親人的家屬會一直來到這裡……這種感受很難理解。」

米歇爾.伊盧茲表示:「我很自豪能夠見到倖存的孩子們,也很慶幸能協助找回這些孩子,為這些家庭感到無比高興。」

「但同時,我也在尋找處理悲傷的方式。這一刻真的很複雜,事實上就像是一場噩夢。」

尼坦雅胡10日首度公開暗示,在加薩遭扣押後喪生的人質遺體,並非全部都能領回。事實上,以色列政府數個月來始終清楚,哈瑪斯可能無法完全掌握28具罹難人質遺體的下落,或是無法將其尋回並交還。

在「人質廣場」,也有家屬曾是人質但幸運獲釋的民眾,同樣緊張地等待13日的到來。奧費爾.卡德隆(Ofer Kalderon)2023年10月7日在尼爾奧茲(Nir Oz)遭綁,今年2月於前一次停火期間獲釋。

卡德隆的嫂子夏隆(Sharon)接受CNN訪問時指出,她的心情忐忑不安,但她和丈夫尼桑(Nissan)已取消與家人的其他計畫,只為了能再一次現身「人質廣場」,期盼這是最後一次來到這裡。

夏隆說:「奧費爾歸來時,我們也獲得這些家庭的支持。所以我們現在在這裡,是希望能幫助他們、陪伴他們、擁抱他們,和他們一起等待、一同分享喜悅。」(編譯:徐崇哲)1141012

Related Posts

1 of 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