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劉郁葶布拉格15日專電)前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藍墨客(Mark Lambert)13日在捷克「公元兩千論壇」(Forum 2000)上表示,美國戰略必須包含堅實的「台灣戰略」,若中國封鎖台灣,全球經濟損失將以數兆美元計,歐洲也將受影響,「阻止中國停止擴張的方法,就是與各國團結起來」。
第29屆「公元兩千論壇」12日至14日在捷克布拉格舉行,藍墨客受邀在「中國:擴張何時止步」的座談會上,與台灣、日本、西藏、非洲的專家學者共同分享應對中國影響與威脅的策略。
藍墨客過去擔任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曾帶領東亞局底下的台灣協調處,具備豐富的亞洲經驗,曾兩次派駐美國駐北京大使館,負責管理美中政治與軍事事務,也有派駐河內、曼谷與東京經驗。
●美國制定印太戰略打破各自為政 與盟友密切合作
藍墨客在論壇上表示,早在第一任川普政府時期,中國在國際組織與機構中,努力試圖改變它們的運作方式與定義。
他舉例:「中國推廣所謂的雙贏(win-win),但在他們的語境中,這其實意味著:我們只討論彼此同意的部分,例如貿易與投資,但避談人權、新疆、西藏等敏感議題。」
他表示,當時美國政府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提升國際社會對中國此類操作的警覺,防止其主導國際規則的進程。這項努力在拜登政府時期仍持續進行,並逐漸被納入更全面的戰略框架,即「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
藍墨客強調,這是一個更廣泛的布局,因為印太地區對美國的經濟、安全與政治利益至關重要。
他指出,美方的分析顯示,全球僅有中國一個國家具備足夠的外交、經濟與軍事力量,能夠根本性地改變二戰後建立的國際秩序,如果不採取行動反制,中國可能真的會成功。
藍墨客回憶,制定印太戰略的過程中,美國政府決定打破部門之間的「各自為政」現象,以應對中國的綜合挑戰。「過去,經濟學者只看經濟、貿易官員只談貿易、安全專家只關心軍事、人權官員只談人權。我們需要更全面地看待中國議題。」
美國也與日本、韓國、澳洲、歐盟等盟友密切合作,推動各自版本的印太戰略與挑戰分析。
他指出,莫斯科與北京之間的新型關係,中國扮演主導角色,「若沒有中國的經濟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行動無法持續」。
●美國戰略必須包含台灣 提升全球對台重要性認識
談及地緣戰略挑戰,藍墨客分析,「在海上,中國試圖將南海變成自己的『中國湖』,同時想控制東海與黃海,把這些區域變成內海。至於陸地,最明顯的目標就是台灣」。
他指出,美國的戰略必須包含一個堅實的「台灣戰略」,提升全球對「台灣為何重要」的認識。藍墨客強調:「台灣是美國第八大貿易夥伴,若中國封鎖台灣,全球經濟損失將以數兆美元計。許多歐洲國家在得知自己也會受到嚴重影響時感到震驚。因此,提高認知極為重要。」
藍墨客認為,科技是當代最關鍵的戰場。中國已明確表達要在人工智慧、量子運算、半導體與生物科技等領域領先全球。這些技術都能被軍事化,成為新一代毀滅性力量。
他指出,美國採取「小院子、高圍牆」(small yard,high fence)策略,意思是:「儘管我們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龐大,但我們絕不會協助中國在那些可能用來對付我們的技術領域中取得領先地位。這需要美國進行自二戰以來罕見的產業政策與協調行動。」
此外,他警告,中國補貼數百家電動車製造商,現在生產高品質電動車,「如果沒有保護措施,這些車可能會摧毀日本、韓國、歐洲與北美的汽車產業,導致全球數以百萬計的工作流失」。
●中國避人權議題 藍墨客籲各國團結成共同防線
談及中國內部問題,藍墨客指出,新疆、西藏與香港的情勢依然嚴峻。他強調企業應確保供應鏈不涉及強迫勞動,「如果歐洲企業加工新疆種植的番茄,也必須確認它們不是由被迫勞動者採摘的,否則在美國將無法銷售這些產品」。
他表示,隨著達賴喇嘛年事已高,中國已著手規劃接班計畫,「這不僅關乎西藏穩定,也可能波及蒙古、中亞與俄羅斯部分地區」。
藍墨客說,美國也關注香港,以及中國安全部門派遣特工在境外恐嚇異議人士。「我本人就在舊金山灣區看到這種情況,我的歐洲朋友則在德國、瑞士等地也遇過」。
藍墨客強調,在非洲、拉丁美洲與中東地區,美國與盟友必須提供中國以外的發展援助與戰略資源替代方案,例如糧食安全與礦產資源等。
他說,美國在全球各地有真正的中國問題專家,像「巡迴導師」般在各國大使館協助訓練,與友邦分享經驗。然而,藍墨客也對現狀表示憂心,他直言「如今美國華府沒有一個明確的中國戰略」。
儘管如此,藍墨客仍保持樂觀。美國或許不再是唯一的領導者,將和非洲、拉丁美洲、亞洲與歐洲攜手合作,「要讓中國停止擴張的唯一方法,就是我們共同團結起來」。(編輯:唐聲揚)11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