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6 11:36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6日電)海內外研究指出,影響幼兒教育的關鍵不是智商,而是一組「執行功能」能力。學者建議家長可從陪同玩遊戲著手,適時引導反思,如果只仰賴3C和短影片,恐會影響注意力等發展。
信誼基金會、國家圖書館今天舉辦「第9屆信誼兒童發展國際研討會」,邀請多名海內外專家分享,聚焦於孩童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的培養,3大核心能力包括抑制控制(Inhibitory Control)、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認知彈性(Cognitive Flexibility)。
清華大學幼兒教育系副系主任陳湘淳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指出,3大核心能力發展的個別差異在幼兒時期就開始顯現,不僅影響幼兒適應生活與學習的能力,也與未來的身心健康、適應社會息息相關。
陳湘淳建議,家長可從和幼童玩一些小遊戲開始訓練「工作記憶」,例如唸一小組數字,請幼童複誦,再引導把數字順序倒過來唸出。如此就能訓練記憶和簡單的思考,對之後學習數學、語言都很有幫助。因為語言就是要先記住別人講什麼,然後才能理解再對話。
幼童的「抑制控制」能力也非常重要,主要體現於避免干擾、抵抗誘惑和衝動等,對未來是否能專注學習很重要。陳湘淳舉例,在幼兒園中,老師常會訓練幼童要先舉手,等老師點後才能回話,這就是一個很簡單的訓練抑制能力的方法。
「認知彈性」則是較高階的能力,陳湘淳解釋,生活中難免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事,幼童有沒有辦法在熟悉規則後,遇到突然更改或出現新規則時,進而重新適應。
現代3C科技發展迅速,許多家長育兒都仰賴「電子保母」。陳湘淳建議,幼童最好不要過早接觸3C,也不能看太久,因為這些高刺激、快節奏的影片和遊戲,容易刺激分泌多巴胺,讓人感到開心,不知不覺就會看很久。然而在讀書和學習時,很難產生那樣的好玩和刺激感,容易讓幼童感到無聊。
陳湘淳表示,幼童在接觸3C時,最好有家長或老師在旁陪同,適時對話和引導動腦,若只是讓幼童被動接收資訊,幫助就不會太大。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授澤拉佐(Philip David Zelazo)建議家長要常讓孩子建立「停一下、想一想、再做」的習慣,進而提升計畫與記憶的能力。
另一個方法是「正念練習」,澤拉佐建議可透過呼吸、觀察與感受,幫助孩子減壓、提升專注與調節情緒。他並強調,家長一定要循序漸進,引導孩子在可達成的挑戰中累積成就感,而不是急於介入,甚至是替孩子完成任務。(編輯:張雅淨)11410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