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3 08:55
(中央社記者廖漢原紐約22日專電)「紐約時報」報導,川普政府採取多項非傳統手段提高美國稀土供應量,但設廠生產需要時間,前景未明。業界認為,政府除了投資仍須介入市場提高價格,民間業者才能持續有效投資。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導,美國政府近期努力推動稀土自主,包括入股數家礦業公司,建立庫存機制,透過價格控制與課徵進口關稅支持本土礦業,與澳洲簽署協議投資數十億美元提高產量等;稀土也是月底舉行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中的主題之一。
部分學者與業界人士稱許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一如歷屆美國總統,推動降低依賴中國稀土的多項作為,但美國高度仰賴中國進口稀土的困境非一夕間可解決。
目前情況是在美國境外即使有設備與技術進行生產,設置工廠到開採冶煉仍需數年時間,何況中國政府已限制技術與裝備出口,美國納稅人也得承擔業者失敗的投資風險。
非營利機構「確保美國未來能源」(Securing America’s Future Energy)礦物中心執行主任杭特(Abigail Hunter)表示,川普政府已積極處理稀土問題,但美國發展稀有礦物供應鏈需要時間。除非改變對這些物質重要性的思維,否則礦產供應危機會持續發生。
中國曾對日本、澳洲、南韓與愛沙尼亞祭出類似禁令。拜登(Joe Biden)執政時期曾檢視美國依賴中國礦產情況,但採礦嚴重影響環境,取得官方許可後仍需數年才能設廠生產,當時政府未積極投入。學者指出,美國也曾討論國際合作,但中國低價傾銷,這些計畫欠缺競爭力。
拜登時期的前副國務卿康貝爾(Kurt Campbell)表示,當時很清楚問題但無法有效解決。中國官員私下向川普政府說明,稀土出口核可系統無意擴大國際衝擊,是美方誤解中方用意,但北京不太可能撤回管制令,中方應該不會屈服。
智庫「席佛拉多政策推動」(Silverado Policy Accelerator)執行長史都華(Sarah Stewart)認為,部分民營企業試著用不同手法確保美國國內礦物供應,但政府如果不介入市場提高價格,業者很難持續投入必要資金。
白宮發言人德賽(Kush Desai)表示,川普政府承諾將動用所有資源維護國家與經濟安全,川普進白宮辦公室那天,美國依賴外國的年代就已告終。(編輯:陳慧萍)11410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