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中共四中全會公報 分析:支持香港提法更為正面

2025/10/24 10:40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24日電)中共20屆四中全會昨天閉幕並發表公報,據分析,公報提出「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5年前同類公報只用了「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昨天的公報對支持香港提法更為正面。

明報今天在報導中指出,昨天會議的公報提及「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5年前同類會議公報則稱「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報導引述中國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回應說,這將為香港經濟迎來新發展機遇,各界應善用香港「一國兩制」優勢,讓香港更好地融入中國發展大局,對接中國發展戰略,為香港經濟作貢獻。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晚回應四中全會閉幕時說,中共20屆四中全會通過的「十五五」建議,為中國未來5年的發展作出了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更對香港有重大影響和啓示。

另外,港媒對四中全會的公報及通過的「十五五」規畫各有解讀,信報發表社評指出,公報談及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絕對是「科技興國」必不可缺的韜略,而提振消費,擴大內需,也是經濟自強的重點。

社評表示,對於如何對外化解干擾,儘管公報着墨不多,卻也可見端倪,就是利用開放市場與自由貿易以抗衡美國「霸凌」。

社評表示,回顧過去10多年來的中美角力,北京在大部分情況之下都是見招拆招,美國出招之後,中國還招反制,但如今北京逐漸化被動為主動,同樣採取「長臂管轄」策略,動用稀土出口管制措施讓美國嘗到「卡脖子」的滋味。

香港經濟日報在社評中指出,按照中共四中全會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北京目前有2個目標,一個是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屆時人均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至2萬美元,另一個是在2049,即中共建政100週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社評表示,面對美國繼續在高科技關鍵環節對中國卡脖子,「十五五」堅持繼續走高質量發展路線,以新質生產力為驅動力量,聚焦原始創新和特別是晶片、人工智慧、量子科技等關鍵核心技術加速攻關,就是希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取得突破,擺脫再被卡脖子風險。

同時,「十五五」提出以擴大內需作為政策發力點,並非權宜之計,而是有這個必要;發達國家的消費占GDP比重高達68%,反觀中國消費占比不足40%,中國消費力有進一步釋放的空間。(編輯:陳鎧妤)114102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