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7 20:53
(中央社台北27日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今天表示,過去幾年受疫情等不可抗力影響,中國一些民眾發生債務逾期,信用記錄持續影響其經濟生活。人行明年初擬實施一次性個人信用救濟政策,對疫情以來違約在一定金額以下、且已歸還貸款者的違約訊息不予顯示。
此外,中國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今天同時表示,該局將穩妥有序推進中國中小金融機構兼併重組、「減量提質」。
「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今天在北京舉行,中國財經高層官員紛紛與會並作政策宣示。綜合財聯社及人民網報導,潘功勝及李雲澤分別在會中作上述表示。
潘功勝說,人行正研究實施支持「個人修復信用」的政策措施。由人行運作的徵信系統,是中國一項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對企業和個人的金融違約行為進行記錄,並供金融機構在開展業務時進行查詢和風險評估,20多年來對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防範金融風險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提到,根據中國「徵信業管理條例」,徵信系統中的違約記錄存續期為5年。而過去幾年,受COVID-19疫情等不可抗力影響,「一些個人」發生了債務逾期,雖然事後全額償還,但相關信用記錄仍持續影響其經濟生活。
潘功勝說,為幫助這些「個人」加快修復信用記錄,同時發揮違約信用記錄的約束效力,人行正在研究實施「一次性的個人信用救濟政策」,對疫情以來違約在一定金額以下、且已歸還貸款的個人違約訊息,將在徵信系統中不予展示。
他提到,這項措施將在履行相關程序後,由人行會同金融機構進行必要的技術準備,計劃在2026年初執行。
另一方面,李雲澤說,中國金融監管總局將堅定履行防風險首位主責,積極「識變、應變、求變」,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築牢風險防護堅固屏障,鞏固風險處置成果,穩妥有序推進中小金融機構兼併重組、「減量提質」。
李雲澤提到,該局還將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和資本補充力度,豐富處置資源和手段,保障金融體系穩健運行;並加快構建與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相適應的融資制度,助力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他說,中國金融監管總局將持續提升金融監管效率,加快金融法律和監管規制「立改廢釋」(法律制定、修改完善、廢止過時法規、法律解釋),健全導向鮮明、精準有效、分級分類監管政策;且強化科技賦能,優化資源配置,為「五大監管」(指機構、行為、功能、穿透式、持續監管)提供有力支撐。(編輯:邱國強/徐崇哲)11410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