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燕子口堰塞湖潰壩無災情 降至原河道水位解除警戒

2025/10/29 16:57(10/29 17:41 更新)



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29日上午潰壩,絕大多數水體已傾瀉入立霧溪下游,洪峰過後,無災情發生,水位已下降至原河道水位,林保署宣布,解除警戒。(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14年10月29日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29日電)花蓮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今天上午潰壩,絕大多數水體已傾瀉進入下游,洪峰過後,無災情發生,目前已下降至原河道水位,解除警戒。公路局下午5時開放中橫通行,恢復台8線5時段放行。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告訴中央社記者,燕子口堰塞湖在眾人努力下解除危機,堰塞湖及立霧溪在下午4時20分解除警戒。

林業保育署花蓮及宜蘭分署與施工團隊今天上午持續進行燕子口堰塞湖壩體降挖與引流作業,約11時25分,現場人員發現溢流水量逐漸增大,至11時40分堰塞湖壩體已幾乎完全潰決,湖水全數傾瀉而下,但因為防範得宜,立霧溪下游人員與設施均安。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說明,現場施工人員上午發現堰塞湖壩頂溢流水量逐漸增大,現場人員立即安全撤離,其後壩體開始出現沖刷跡象;上午11時30分沖刷情形加劇,壩體逐步潰散;11時40分壩體幾乎已完全沖毀,堰塞湖絕大多數水體已傾瀉入立霧溪下游。

成大團隊監測顯示,下游最大洪峰約出現在11時50分,錦文橋橋墩水位約上升2公尺。洪峰過後,立霧溪下游並無災情發生,目前堰塞湖水位已下降至原河道水位,雖有少量壩體殘存土石分布於河道,形成少量蓄水區域,但對下游已無致災風險。

林業保育署將與成大防災研究中心持續監測堰塞湖殘存壩體與河道變化,評估安全情況。立霧溪水量已逐步穩定,工作人員稍早進行解除警戒前的安全檢視,經確認無虞後,已發布解除警戒通知。

對於燕子口堰塞湖危機能圓滿「拆彈」,林業保育署感謝宜蘭分署與花蓮分署同仁不眠不休,協力無間;也特別感謝負責施工的晶富營造有限公司現場負責人黃國寶與工作團隊,秉持高度專業與豐富經驗,用認真負責的態度,終能以最少的經費與時間解除堰塞湖風險。

由於燕子口堰塞湖造成中橫公路台8線175.5k靳珩隧道被溢淹,潰壩後台8線175k至176k路段(含靳珩隧道及魯丹橋)已無溢淹情形,公路局東區養護工程分局表示,太魯閣工務段確認立霧溪水位降低無安全疑慮後,搶修人員機械立即前往現場,展開設施巡檢及路面淤泥清除與清洗作業,下午5時開放通行,恢復台8線中橫公路東段原有管制措施(天祥至太魯閣日間5時段放行,關原至太魯閣夜間道路封閉),也提醒用路人,行經災害路段仍需小心行駛、注意安全。(編輯:黃名璽)114102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