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鄭巧琪用影像轉譯古典樂 盼初學者進入音樂小宇宙

2025/10/29 18:18

一部好的作品需要眾人通力合作,除了鎂光燈前表演者的努力,幕後人員的付出更是功不可沒,也應該得到肯定,中央社推出「幕後英雄」專欄,每週三固定推出這些英雄的故事。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29日電)從維也納習樂歸國,音樂人鄭巧琪選擇古典音樂產業做行銷,現在她為小公視節目「古典魔力客」擔任節目企劃,希望用有趣的劇情跟影像「轉譯」古典樂,喚醒孩子的感動。

鄭巧琪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古典魔力客」第1季播映完畢、深獲好評,現在正進入第2季拍攝,「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案子,又興奮又害怕,因為它是一個兒童古典音樂節目,這在台灣非常罕見。」她並透露,同時要兼顧音樂專業、教育意義與戲劇性,是很大的挑戰。

鄭巧琪分享,製作上最大的難題是電視人、劇組與音樂家3個世界的碰撞,「如何讓3個領域的人都在同一個頻道上,講同一種語言,電視台有自己習慣的系統,拍攝團隊有自己的節奏跟畫面感,音樂人強調的是音樂演出品質跟邏輯性,剛開始大家真的有點雞同鴨講。」

拍攝電視節目是大工程,鄭巧琪說,影像團隊與編劇都不是古典音樂咖,「但古典音樂的錄音非常講究,連攝影機移動都可能影響收音。我們常常要先錄音、再拍影像,同一段音樂可能要拍5次、10次,音樂家也要重複演奏,真的很辛苦。」

鄭巧琪特別感謝所有來上節目的音樂家,「大家聽見是要錄古典音樂電視節目,沒有問酬勞就來了。」鄭巧琪說,20年前由黃韻玲主持的「古典魔力客」到現在都還是很多國小的音樂課教材,「這次新錄的都可能再播放個20年,所以我們很嚴謹,希望小朋友聽到的每一個音都是真實演奏,充滿生命力的聲音。」

鄭巧琪說,「古典魔力客」節目初衷不是希望孩子都去學鋼琴、拉小提琴,「而是希望他們學會欣賞。我們不是要教知識,而是要喚醒感動,希望做到因為古典音樂,讓孩子更有靈魂。」

曾經在NSO國家交響樂團、台中國家歌劇院工作過多年,現在鄭巧琪嫁到台東池上,平常做音樂企劃、寫文章、當小編,有空就跟著夫家下田耕種,有會議就上台北,坐火車就像在坐高鐵。鄭巧琪感謝公公婆婆跟先生讓她「做自己」,可以讓她繼續從事她喜歡的古典音樂工作。

鄭巧琪說,要從事藝文工作必須要有覺悟,「藝文產業作息很不穩定,藝文的行銷工作又非常瑣碎,如果真要建議,我會說要認真聽前輩的話,現在的年輕世代可能念的是藝術行政相關科系,但每一場音樂會的產出都不會如課堂中教的那樣發展,如果多體會前輩的建議,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編輯:龍柏安)114102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