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烏克蘭學者分析中美關係回暖 對莫斯科是大災難

2025/10/30 22:20

(中央社記者陳彥婷基輔30日專電)川習會剛結束,雙方談及俄烏戰事,但未具體公布細節,烏克蘭內部解讀不同。有人認為,中美於稀土協議及調降關稅達成共識,意味雙方或在俄烏戰事上取得某種默契;也有人警告,中方僅是權衡利害、拖延時機,無心促成停火。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今天在韓國釜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雙方談及稀土、黃豆採購,並商定下調部分關稅。

對此,烏克蘭媒體「UNN」報導,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轄下的打擊虛假訊息中心(Center for Countering Disinformation)主管科瓦連科(Andriy Kovalenko)表示,這已象徵中美不再視對方為對手,而是將轉為商業夥伴。

「以外交語言來說,這代表北京與華盛頓都不再需要俄羅斯。」科瓦連科指出,俄羅斯最具競爭力的便宜能源優勢如今不再奏效。他指出,這對莫斯科而言將是重大災難,「中國現在有誘因與美國做交易,而不是支持俄國的戰事。如果北京與華盛頓找到新的共處方程式,俄羅斯將被排除於文明世界之外,淪為供應原材料的附屬品」。

政治學者博特尼克(Ruslan Bortnyk)則認為,美國一直避免中國成為俄烏戰事的調解方,以免其「邀功」,但隨著川普就任近一年,戰事仍處膠著,他認為川普已意識必須倚靠中國才能有所突破。

不過,博特尼克指出,中國目前對俄羅斯停火並未表現出興趣。中國更在意維持在國際經貿中的角色,以確保從西方取得科技與投資機會。因此,他認為北京當前是在「權衡雙方、拖延時間」,而非積極斡旋戰事。

另一名政治學者傑尼先科(Vadym Denysenko)在接受烏克蘭節目「Espreso TV」訪問時指出,北京官方在新聞發布中未提及烏克蘭,反映烏克蘭並非雙方談判的優先項目。他建議烏方應儘速定位未來與北京的關係,以加強對莫斯科的壓力。

烏克蘭外交部長西比哈(Andriy Sybiha)今天在記者會上則表示,中方具備游說俄羅斯的能力,認為中國應扮演更主動角色,又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 (Volodymyr Zelenskyy)在川習會前夕重申,期望中方停止從俄羅斯購買能源,以避免供應其軍事機器。

川普在會後指出,將與中方「一起處理」以推動俄烏戰事議題進展。「我們討論了很長一段時間,雙方都將合作看看能否有所進展」。雖然他承認中方是俄羅斯能源的一大購買方,但強調雙方未就此議題詳細討論。

習近平則透過中國外交部發言,未明提「烏克蘭」一詞,僅指出:「中美在地區與國際舞台應良性互動。當今世界還有許多難題,中國與美國可以共同展現大國擔當。」

值得注意的是,川習會舉行前一日,德媒「NTV」報導,烏克蘭國防工業代表洛米科夫斯基(Yuriy Lomikovsky)稱,北京已禁止向烏國軍工公司出售可用於製作無人機的中國零件,包括引擎、電池等,且連同波蘭與波羅的海三國實施出口禁令,防止親烏國家轉運。洛米科夫斯基指出,目前近6成無人機零件由中國進口,此舉將打擊烏國防計畫。(編輯:唐聲揚)114103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5,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