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李宗憲曼谷31日專電)民間組織「人口販運受害者援助網絡」在曼谷舉辦攝影展,聚焦緬甸詐騙園區受害者處境,透過影像揭露數百名受害者受酷刑、飢餓甚至死亡的悲慘經歷。主辦方昨晚舉行研討會,邀請人權團體、學者與官員出席,籲打擊跨國犯罪。
民間團體「人口販運受害者援助網絡」(CSNHTVs)27日至31日在曼谷的泰國外國記者俱樂部(FCCT)舉行名為「赤裸真相」的攝影展,昨晚並舉辦一場以緬甸詐騙為主題的研討會。
緬甸詐騙園區受害者處境慘烈
攝影展區展示緬甸詐騙園區宿舍內的床和床架,及人口販賣受害者遭酷刑虐待的傷口照片和影片。「人口販運受害者援助網絡」表示,至今仍有至少12萬人在緬甸被迫從事網路詐騙活動,雖然他們已盡全力營救各園區中的受害者,但仍有近300名經核實的受害者被困,遭受嚴重虐待,亟待救援。
「人口販運受害者援助網絡」指出,許多獲救的受害者未經適當處置就被遣返,生病或懷孕的受害人士無人照顧,他們缺乏法律保護,被貼上「騙子」的標籤而得不到公正的對待,甚至連基本的人權都得不到保障。
緬軍爆破詐騙園區遭批「轉移責任」
本週早前,緬甸軍方針對偽裝成中國投資計畫的線上詐騙集團展開攻勢,泰緬邊境消息人士指出,位於緬甸米瓦迪(Myawaddy)的全球詐騙重鎮「KK園區」近日陸續傳出爆炸聲響。
泰國「民族報」(The Nation)報導,26日下午5時25分,與緬甸軍方結盟的克倫邊防部隊(BGF)引爆KK園區(KK Park)內的詐騙活動相關建築。這是自10月24日以來第4波爆炸,全部事件發生地點均距泰緬邊界500公尺內。
受邀出席研討會、專研詐騙園區的獨立研究員陶爾(Jason Tower)分析指出,近期緬甸軍方在KK園區的行動,表面上是打擊詐騙,但實際上也是為了回應國際壓力並轉移責任。
他說,緬甸軍政府在行動中試圖將詐騙活動歸咎於反抗勢力,這既是為了向外界展示「有所作為」,同時也是為了掩飾自身責任。
另外,談及中國政府在打擊詐騙中的角色,陶爾則表示,詐騙產業能在緬甸壯大,部分原因是中國多年來未嚴格取締相關犯罪。許多詐騙園區的基礎建設最初由中國國有企業承建,甚至接受犯罪集團委託興建。
陶爾說,雖然中國近年因國民受詐騙損失慘重,而加大打擊力度,但行動具有「選擇性」,意指「若詐騙對象是中國人,就會取締,但若目標是外國人,往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他告訴中央社,中國網路上甚至出現「殺洋盤」新詞,意思是「不騙中國人、只騙外國人」,這顯示中國政府未徹底根除緬甸詐騙問題,反而讓犯罪行為出現「武器化」的趨勢,將目標轉向國際社會。
人權組織籲各國合作打擊跨國詐騙
泰國人民賦權基金會(PEF)主席查莉達(Chalida Tajareansuk)在研討會中表示,東南亞詐騙問題已成「全球性危機」,受害者遍及超過70個國家,她說:「這不只是緬甸、泰國或中國的問題,而是全世界的問題。」她會後告訴中央社,民間組織從詐騙園區救出的受害者中,有1人來自台灣。
美國政府曾指出,詐騙產業去年對美國民眾造成高達數以百億美元計損失。10月中,英美聯手打擊跨國網路詐騙,針對以東南亞為基地的大規模詐騙中心發布制裁,總計有12個實體與個人入列,全數與集團犯罪首腦、出生於中國福建的陳志有關。
查莉達呼籲,國際社會應承擔責任,各國應透過東協及區域組織合作,建立跨國打擊詐騙機制。她認為,各國公民也應向該國家的政府施壓,促使各國共同承擔責任。
出席研討會的坦尚尼亞駐泰名譽領事羅倫(Florean Rwehumbiza Laurean)則指出,很多詐騙園區的詐欺犯是透過通訊軟體招募員工或互相聯繫,他呼籲這些通訊軟體公司應主動介入偵測對話,找出非法行為。(編輯:陳慧萍)114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