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1/1 12:13
(中央社記者黃巧雯台北1日電)去年6月1輛特斯拉在國道1號虎尾段自撞護欄墜落路面後起火,運安會日前發布調查報告,可能肇因為駕駛以每小時超過200公里速度行駛,為閃避前車,疑因反應不及,而有過度轉向不當操作。
根據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調查報告指出,這起事件發生在去年6月6日晚間,1輛特斯拉電動小客車在國道1號南向行經虎尾路段自撞外側金屬護欄後,墜落至下方空地,車身斷裂為前後兩截,前半部起火燃燒,造成右後座乘員1人死亡,2人輕傷。
針對可能肇因有關調查發現,根據運安會報告,駕駛以每小時超過200公里速度駕駛車輛,除車輛輪胎抓地力及可操控性降低外,也影響駕駛的動態視力、視野範圍、感知及反應時間,以及降低處理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而在這次事故發生前,駕駛為閃避前方車輛,可能因反應不及,而有過度轉向不當操作。
至於其他調查發現,報告指出,事故車輛行經事故地點上游500公尺處時,車速達每小時200至216公里,隨後撞擊紐澤西護欄並造成車身斷裂,自橋上衝出路外車速為每小時約96.5至101.6公里,因車體在斷裂過程已吸收大多數能量,研判撞擊前瞬間實際車速應高於上述計算結果。
運安會表示,聯合國及美國側向撞擊相關檢測基準中,測試速度為每小時32公里,事故車輛即便符合聯合國及美國檢測基準,也無法確保車輛在高速下撞擊後可保持結構完整。
運安會指出,事故車輛遭受撞擊位置為後車門處,屬電池結構末端與馬達結構交接處,也屬底盤材質交替與焊接處,在車速及車體重量慣性作用加成下,使車輛在碰撞紐澤西護欄後無法承受此撞擊力,最終導致車身結構失效並斷裂為兩截。
運安會表示,事故車輛車身前半部高壓電池組在撞擊時受到外力擠壓,電池外殼變形並擠向內部電池芯,造成電池正負極隔膜破裂,正負極接觸導致短路情形,後續車輛衝出路外撞擊到地面,進一步加劇電池損壞而引發火災。(編輯:李亨山)114110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