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1/2 20:07(11/2 20:48 更新)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日電)假日急症中心今天上路,成為輕傷小病患者週日與國定假日就醫新選擇,六都日診總看診169人次,以外科為主,還有發燒、魚刺卡住、流鼻血等;衛福部擬未來全台擴點,備戰春節。
國內今年初出現前所未見的急診壅塞,民眾、醫護怨聲載道。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推動假日急症中心(Urgent Care Center, UCC),主要對象為檢傷分類第4至第5級輕症患者,由診所醫師輪值,在週日與國定假日的上午8時至晚上12時,提供內(兒)科及外(骨)科治療。
UCC今天上路,六都選定13個地點,根據健保署資料,截至下午4時,日診總看診169人次,其中內(兒)科63人次,外科106人次;看診結果有3人次透過綠色通道轉送,1人轉敏盛醫院,2人轉奇美醫院。多數UCC地點日診僅收治1至11人次,但台南永川醫院半天就收治108人次。
健保署今晚以文字向媒體說明,今天日診個案症狀近9成都是因發燒、呼吸道症狀、腸胃不舒服、簡單傷口處理或挫傷等5大情境,少數為慢性病急性發作,例如痛風、偏頭痛,以及肌肉拉傷、扭傷、魚刺卡住、流鼻血等,其中小兒急性不適有4人。
UCC其中一個地點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附設信義門診部,開診後現場掛號民眾並不多,截至上午有零星兒科、類流感患者完成治療。衛福部長石崇良今天到場參訪,會前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台灣急診服務便利,但社區層級的急症照護仍需加強。
石崇良指出,全台基層診所在週六的開診率約8成,但週日僅約2成,民眾假日就醫需求未減,尤其兒科病人在假日就醫需求明顯增加,多數基層診所在週末休診,導致民眾只能湧向大醫院急診。若沒有解決醫療壅塞問題,就難以談醫療韌性,不過急診壅塞原因複雜,無法依靠單一政策解決。
急診室先後順序以檢傷分類做標準第1至5級,數字愈小狀況愈嚴重。石崇良表示,分析過去急診就醫資料發現,台灣大醫院急診量龐大,但以第3級病患為主,約占7成;第4、5級病患約占10%,高達8成急診病人病情不危急,大多可以就醫後直接返家,不需留院觀察。
石崇良提到,在社區設立「急症中心」,提供假日急症照護服務,能為大醫院醫護人員減壓,讓醫學中心的急診能專注照護重症病人,達到醫療量能分流與喘息的效果。假日急症中心試辦計畫自11月啟動,可作為迎戰明年春節9天連假觀察期,若試辦成效良好,未來將擴點。
石崇良表示,假日急症中心可提供一站式服務,由診所醫師、護理師、藥師、醫檢師等組成團隊,進行看診、調劑,以及小傷口處理與縫合,還能進行X光、超音波或抽血等基本檢驗,讓民眾不必到大醫院排隊等候。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廣慈長照復健醫療中心執行長吳岳霖負責UCC醫師排班和流程規劃,他指出,信義站本就是忠孝院區門診部,過去週日未開放看診,現在作為假日急症中心,提供病人治療絕非「斷點式」,如假日遇到發燒患者,會協助安排平日回診規劃,希望療程有連續性。(編輯:張雅淨)11411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