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1/5 18:49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5日電)衛福部研擬健保補充保費3大改革,如租金、利息、股利擬結算制等。醫界人士認為,改革方向正確,而目前補充保費費率皆為2.11%,可討論「差別費率」,如兼職薪資等可調整。
健保除一般保費費率5.17%,還有6項補充保費來源,其中高額獎金全年超過當月投保金額4倍的部分、兼職薪資所得超過公告最低工資,以及執行業務收入、利息所得、股利所得、租金收入等每筆金額超過新台幣2萬元,應繳2.11%補充保費。
衛福部長石崇良拚明年啟動修法程序,包括單筆扣繳上限從1000萬元提高至5000萬元;原扣繳全年累計超過投保金額4倍部分的獎金,調整為扣繳超過每年最低工資4倍的部分;租金、利息與股利改採結算制,租金、利息與股利結算制為1年累計逾2萬元,收取2.11%補充保費等,結算制影響達480萬人,挹注健保約100億至200億元。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今天向媒體說明,目前補充保費中,像是租金、利息與股利等項目,是以「每月結算」為原則,但部分民眾會透過拆單或分割的方式,避免被課徵補充保費;若改採「年度結算制」,可有效防止這類情況,改革方向非常正確。
洪子仁說,健保補充保費改革的方向,主要是在「收入面」著力,目的在於增加健保基金的收入、提升財務韌性,也符合健保開辦以來「自助人助」的初衷,就是健康的人幫助不健康的人、有錢的人幫助經濟弱勢者。
目前6項補充保費來源,全數採2.11%收費,洪子仁表示,未來補充保費採取「差別費率」,也可以被討論,對資本利得較高者提高費率,若從全民健保的公平性與「自助人助」的精神出發,且在實務可行的情況下,他支持採行差別費率或差別門檻制度。
站在醫界的立場,洪子仁認為,補充保費改革方向是值得推動與支持。針對外界關心行政成本問題,改採年度結算制,確實可能增加健保署的行政負擔,畢竟必須估算多種收入來源;政府應加強與民眾溝通,讓社會理解健保的互助精神,才能確保制度永續。
洪子仁並表示,在補充保費制度中,「兼職薪資」是值得再檢討的部分;現在許多年輕人採多重兼職的工作模式,為維持生活兼好幾份工作,建議衛福部可針對這部分調整制度設計,如調整徵收門檻,有的可以提高、有的則可以降低。
洪子仁說,部分資本利得也是民眾辛苦賺來的;而獎金則屬於非經常性、一次性收入,當獎金較高時,納入補充保費,也代表幫助經濟條件較弱勢的族群,這樣的精神應持續被鼓勵。(編輯:吳素柔)114110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