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兩岸

習近平出訪東南亞 分析指關稅變化關鍵是與美談判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17日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在東南亞訪問,因美國關稅戰更受關注。上海學者分析,東協成員國先前已決定不會對美國對等關稅採取任何報復措施,所以不會和中國一起抵制美國,它們對中、美都不想得罪。

習近平14日至18日訪問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這3個國家在美國總統川普2日宣布的「對等關稅」中,分別被加徵46%、24%和49%的高額關稅,隨後川普宣布有90天先降關稅降到10%。而中國因為堅決反制美國,目前對美國輸入產品已加徵125%的關稅,美國對中國則加徵最多到245%的關稅。

上海國際關係學者沈丁立告訴中央社記者,這次對3國的國是訪問早在去年就要開始準備,只是正好撞上美國的關稅戰,如果能「順便」推動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國不要跟美國走得太近,對中國也是有利的。

不過,東南亞國家協會成員國經濟部長10日透過視訊會議已同聲承諾,不會對美國祭出的全面性關稅採取任何報復措施,並且強調他們已準備好展開談判。

沈丁立說,所以東協國家不可能和中國「合作」用高額關稅去抵制美國,儘管在今天公布的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聲明中,提到「反對肆意加徵關稅等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單邊貿易限制」,但不會改變東協已有的共識。

他說,如果中國廠商純粹是把貨物換個標籤就從轉運越南等地出口,那這條路目前等於是堵死了。但還有很多中國公司使用了當地的零部件、勞動力等,等於是中越合作,對越南帶來了附加值,這些產品的出口不僅為中國公司賺錢、也讓越南方面得到利益。

路透社14日報導,一份越南政府部門文件顯示,越南已要求企業加強對商品和材料原產地的管控,並打擊欺詐行為。華盛頓此前對印有「越南製造」標籤的中國商品銷往美國表示擔憂。

紐約時報報導指出,中國是越南農產品的重要市場,而越南則從中國進口大量原材料,用於工廠的出口生產。越南銷往美國市場的服裝中,有60%到90%的原材料來自中國。同時,美國是越南的最大出口市場。

沈丁立說,就看越南怎麼平衡,它同時希望擴大對中國和美國的出口,但會更在乎美國的市場。美方和越南談判時一定也會給予降低關稅的好處,但有可能取決於越南如何對待中國。

就在習近平造訪越南之際,越方公布新法令,為進口中國生產的飛機開綠燈。越捷航空為越南首家採用中國商飛機型的公司,19日起將以中國商飛的客機執行兩條國內航線。這顯示出越南也努力與中國處理好關係。

有關未來中國與東南亞的設廠投資以及轉出口至美國的情況,仍取決於這些東南亞國家與美國接下來的關稅談判。(編輯:周慧盈)1140417

Related Posts

1 of 1,450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