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22日電)作家吳晟護樹、種樹40年,日前當面向總統賴清德提出永續林業的實際作法,吳晟今天表示,讓失序的森林恢復生機,就是永保每一個國民的生機,因為「台灣,值得更美好」。
吳晟今天特別從彰化北上,出席新書「愛‧樹‧無可取代」媒體發布會,書中提出成立「景觀植栽部會」、研擬「樹木維護法」等兩大構想,正是他當面向賴總統提出的具體建議,也獲得總統正面回應。
吳晟表示,台灣這40年來一再發生種錯樹、亂砍樹、亂修剪樹木等亂象,行政部門卻束手無策,甚至麻木,這是因為欠缺專責單位及專責人員的緣故,因此一定要從成立專責單位及立法著手,讓平地的樹木得到妥善的對待。
吳晟說,這幾10年來他到處奔走,向中央及地方單位提建議,逢人開口就是「種樹」,雖然大家都說「好」,卻都不急,反而讓他感到著急。
這次的新書「愛‧樹‧無可取代」正是集結他40年來愛樹、護樹的文章以及詩,更有許多他親身種樹的經驗,以及參考世界各國的作法,還包括他在家鄉第3公墓推動「公墓森林化」的寶貴經驗。
吳晟曾向內政部建議,如果在全國3000多處公墓推動森林化,會讓台灣多了很多處綠地及美麗的公園,何樂而不為。
吳晟表示,書名早在1980年代就在他腦中出現,「它有兩個意思,一是愛和樹,都是無可取代的;另一個是『愛樹』是無可取代的」,吳晟說,台灣在上個世紀80年代高度發展,汽車數量變多,到處都在蓋停車場,於是開始鋪水泥、砍樹的惡性循環,寧可蓋涼亭、遮雨棚,也不願種樹,但其實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樹。
發行該書的有鹿文化社長許悔之表示,吳晟是台灣土地的奇蹟,他種田、寫作、認真過生活,主張介入的文學,身體力行揭發社會不公不義,始終懷抱澄清天下之志,這本書雖然寫的是國土現況,以及對平地森林一種期望,卻更展現「一個懂得愛土地的人,更擁有廣闊愛人的能力」。(編輯:李亨山)11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