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研究:全球數千座水壩蓄水龐大 造成地球極點位移

(中央社紐約10日綜合外電報導)最新研究顯示,全球自1835年以來已建造數千座水壩,地球的極點也因水壩蓄水量的重量而從地球的自轉軸「漂移」開來。

根據「生活科學網站」(LiveScience.com),科學家發現大型水壩儲存大量水體,導致地球的質量在全球範圍內重新分布,從而使地殼相對於地函(地球內部的中間層)的位置發生了位移。

地函軟而黏,地殼則是一個可以在地函上滑動的堅固外殼,研究人員表示,地殼上的重量會導致地殼相對於地函的移動,同時也會改變地球極點的位置。

根據一項最新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的研究報告,研究人員表示:「地球內部或表面的任何質量運動都會改變自轉軸相對於地殼的方向,這個過程稱為真正極移」。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從1935年到2011年期間,全球興建的6862座水壩對地球極點的衝擊。研究團隊使用一個已發表的水壩資料庫,這個資料庫曾揭示這些水壩的蓄水量。這些蓄水量足以將美國大峽谷填滿2次。龐大的蓄水量已導致全球海平面下降2.3公分。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水庫儲存的水體已導致地球的兩極總共位移了1.1公尺。

研究主筆、哈佛大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和行星科學研究生瓦倫西奇(Natasha Valencic)指出:「當我們用水壩攔截水時,不僅阻止水流向海洋,導致全球海平面下降,也會在世界各地以不同的方式重新分配地球質量。」

研究人員利用電腦模擬與模型計算,發現極漂移在研究期間內呈現2個明顯階段:

在1835至1954年的第1階段:北美與歐洲大量興建水壩,使北極點向東經103度移動約20公分。在1954年至2011年的第2階段,東非與亞洲大規模興建水壩,導致北極點向西經117度移約57公分。

由於極漂移並非線性,而是一條搖晃不定的線,這就是為什麼兩個方向的位移加起來不會是1.1公尺。

瓦倫西奇指出,極點的變化對地球歷程影響相對較小,但水壩對海平面的影響值得關注。「我們不會因為極地總共移動了約1公尺而進入新冰河期,但這卻確實會對海平面造成一定的影響。」(譯者:劉淑琴/核稿:陳政一)1140710

Related Posts

1 of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