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1日電)正值水雉繁殖期,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今天公布台南夏季調查結果,全市共1503隻,較去年減少161隻,對比過往數量逐年遞增顯得異常,初判是因颱風過境及菱角田面積縮減。
水雉是生活在淡水濕地的鳥類,喜歡在菱角田上棲息,又被稱為「菱角鳥」,每年4月至9月是繁殖期;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定期於每年7月下旬進行台南夏季水雉調查,今年因碰上連日豪大雨,調查延到昨天才完成。
調查結果顯示,全市水雉共1503隻,相較去年減少161隻,其中官田區仍是水雉主要分布區域,占65%;其次是下營區和麻豆區,分別是16%和10%,其他散布於六甲區、山上區、新營區、柳營區、安南區等,繁殖區域多集中於菱角田。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過往台南水雉調查數量逐年遞增,今年卻較去年減少161隻,初判是颱風丹娜絲過境造成棲地受損;菱角田面積縮減,變成荒地或種稻,也是主因之一。
園區人員表示,大規模菱角種植區域的台南,是水雉在台灣主要分布區域。大自然試煉考驗著人和野生動物,在面對氣候變遷的同時,大家更必須重視和思考如何共存。(編輯:謝雅竹)11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