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5 11:10(8/5 11:18 更新)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5日電)美國規劃對涉及「洗產地」轉運商品徵40%關稅,中國將受最大影響。川普政府擬制定嚴格的「原產地規則」,專家認為正值可能的「川習會」前夕,對於相關措施推出持保留態度。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當地時間7月31日簽署行政命令,公布8月7日起對多國實施協商後關稅稅率。川普同步瞄準轉運商品,規劃將對轉運商品加徵40%關稅,細節工作正在進行中。
紐約時報中文網4日報導指出,美國政府可能擴大「間接運輸」定義,新規將適用於來自任何國家的間接運輸貨物。專家評估,中國將是最大受影響者,在北京看來,這些貿易條款明顯地是劍指中國,恐波及其與美國貿易談判。
報導提到,川普所簽署的行政命令創造一個新的進口類別—透過其他國家轉運的、非直接來自原產國的商品,這類商品將被加徵40%關稅,這是奠基於關稅基礎再額外徵收。
這類轉運商品的定義所指為在中轉國沒有發生「實質性轉變」商品,例如越南長期否認允許大量轉運行為,其堅稱進口激增的中國零組件是在地被組裝成為全新的、不同的商品,應被標註為越南商品、非被標註為中國製造。
消息指出,除了對於轉運商品加徵40%關稅外,川普政府計畫將於「幾週內」對於間接運輸實施所謂的「原產地規則」,確保進口商可以確認商品確實是在賣方所宣稱的國家生產的。
原產地規則的制定非常嚴格,商品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例如取代「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美墨加協定」規定,汽車必須包含75%北美地區產製零組件,才能在跨境時享受免關稅待遇。
外交關係協會(CFR)高級研究員塞瑟(Brad Setser)表示,制定原產地規則可能帶來重大影響,在川普政府大規模關稅措施中,最重要的長期變化可能就是制定能夠界定中國產品的原產地規則。
其他專家對於嚴格的原產地規則的制定抱持保留態度,其認為川普政府未必會制定嚴格的規則,尤其現在正值川普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可能將於秋天會晤相關準備工作進行之際,加上美中持續進行貿易磋商。
新加坡經濟學家基肖爾(Priyanka Kishore)認為,美國7月31日行政命令未提及針對中國的具體措施,這可能反映川普政府試圖與美國最大經濟競爭對手達成協議的努力。中國先前暫停出口稀土磁鐵手段,展現其利用自身貿易槓桿的能力,也使川普政府意識到,談判桌另一端是一個強大的對手,美國對於轉運商品問題的立場也有所軟化。(編輯:張淑伶)114080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