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13 15:49(8/13 15:54 更新)
(中央社記者吳昇鴻新加坡13日專電)一張台灣電影海報點燃了新加坡電影協會主席陳繼賢對電影的熱愛,也開啟他與銀幕數十年的深厚情緣。從14歲那年反覆走進戲院的好奇,如今成為新加坡影壇發展推手,這樣的靈魂人物見證新加坡電影文化的發展,也串起世代觀眾與創作者的橋樑。
新加坡電影協會(Singapore Film Society)成立於1958年,是當地歷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電影文化組織。現任主席陳繼賢,曾於2001年加入新加坡新傳媒,並在多年後出任新加坡資訊通訊媒體發展局(Infocomm 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營運總裁兼新加坡電影發展司司長,任職9年後卸任。陳繼賢於1983年擔任電影協會秘書,1984年擔任主席至今。
擁有亮眼影視職涯經歷,讓他最早燃起「電影魂」的並非公職,而是一段14歲時的青春記憶。1979年,陳繼賢偶然看到一張台灣電影「拒絕聯考的小子」的海報,憑著好奇購票進場。這一看便與電影結下不解之緣,短短3個星期內,他在戲院看了43次。
這段緣分在2024年畫下新篇章,當時他與「拒絕聯考的小子」導演徐進良碰面、兩人交流對電影的熱愛。如今,「拒絕聯考的小子」數位修復版將於20日在新加坡上映,對陳繼賢而言,這不僅是一場首映,更像是一封跨越45年的情書,獻給那個坐在戲院裡、滿眼好奇的少年自己。
陳繼賢接受中央社專訪,對於「拒絕聯考的小子」聚焦考試壓力題材,他說,像新加坡、台灣、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教育體系競爭激烈,重視菁英制度,不只是要考上大學,更希望能進到最好的學校,「這樣的題材本身就有一種共鳴,台灣拍這樣的電影,新加坡人能感同身受」。
談及他對新加坡電影發展的回顧與願景,陳繼賢認為,許多電影創作者不一定是刻意去想「我要拍一部關於社會議題的片」,而是以身邊發生的事、影響生活的事為出發點。他舉例,新加坡最成功的在地電影之一「錢不夠用」講述財務問題,能引起每一位曾為日常開銷煩惱的觀眾共鳴。
在陳繼賢任內,新加坡電影協會不只是放映平台,也常舉辦映後座談、導演見面會,讓在地觀眾能與創作者直接對話,這種深度交流有助於培養新加坡觀眾的電影素養,也啟發不少年輕人投身電影創作;同時,協會長年與各國文化機構、國際影展合作,致力於將新加坡推進世界電影發展藍圖。新加坡年度華語電影節,是新加坡電影協會與新加坡社科大學中華學術中心共同辦理的活動。
「近年來,不只是新加坡,整個區域的年輕導演都更有意識、也更敢發聲去關注自己在意、有情感共鳴的議題」,陳繼賢分享,自己過去的經歷將國際電影產業的環境帶入新加坡,讓當地導演能夠接觸到這些資源。國際片商掌握市場脈動,他們的建議對年輕導演而言相當重要。即使年輕導演未獲得資金,也能讓潛在的發行商對其作品留下印象。
陳繼賢說,「我很希望看到一部真正屬於新加坡的電影,那種在這裡誕生、卻能被全世界喜愛的作品」,即使觀眾聽不太懂新加坡式的語言,他們依然會被感動、被觸動、被逗笑、被嚇到、被震撼,只要真誠講好故事,新加坡電影必能在世界舞台綻放獨特光彩。(編輯:陳承功)11408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