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華盛頓13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祭出新一波懲罰性關稅、又針對軍費提出要求之後,受夠了的盟邦準備拿川普最在意的領域開刀:考慮拒買川普最愛的F-35戰鬥機。
美國政治新聞機構Politico報導,西班牙原計劃斥資數以十億計美元購買F-35匿蹤戰機,但因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未來國防開支將占國內生產毛額(GDP)5%目標而與美國發生爭執後,已放棄採購計畫。北約6月底發布聲明,支持在2035年以前提高國防開支至占GDP5%,以回應川普要求。
苦於美國高關稅的瑞士,面臨各黨派要求放棄F-35戰機的壓力。印度因不滿川普提高關稅稅率,據傳已決定暫停購買美國作戰車輛。
上述這些都只是在短短兩週發生的事件,凸顯川普經濟政策可能帶來的後果,其影響遍及盟邦,各國政府被迫重新評估與美國的國防合作關係。
美國業界先前早已擔心這種新形式的保護主義會引發報復,危及武器銷售,削弱美國作為全球最大防務供應國的主導地位,盟邦上述舉措更加深了業界的憂心。
雖然多數盟邦並未急於取消規劃已久的採購計畫,但上述3國近期的行動顯示出對川普全球貿易策略日益增加的抵制情緒,以及迄今為止最具實質性的反制行動之一。
前五角大廈官員、曾主管歐洲和北約政策的官員湯生(Jim Townsend)表示,對於多年來被敦促購買美國裝備的盟邦而言,這些關稅無異是朝他們豎起「一根大大的中指」。
「這些國家都覺得被美國傷害了。」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製造的F-35對這類經濟動盪特別無力招架,這架戰機的零件來自全球100多家供應商,而龐大的海外訂單有助壓低單價,若有國家取消或縮減訂單,成本就會上升,影響所有人。
西班牙和瑞士的F-35訂單總價約150億美元,原定各採購數十架戰機。
決定放棄F-35之後,西班牙數以十億計美元的資金可能改買由英國、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共同製造的歐洲颱風戰機(Eurofighter Typhoon),以及法德聯合開發、計劃於2040年代投入使用的次世代匿蹤戰機和無人機系統「未來空戰系統」(Future Combat Air System)。
對部分歐洲國家來說,類似這樣的抵制行動也有利政治操作。一位因政治敏感不願具名的歐洲聯盟(EU)高官表示,西班牙總理桑傑士(Pedro Sanchez)決定拒買F-35,正是為了迎合左翼死忠支持者。
這位官員說:「對桑傑士而言,扮演川普的受害者再省事也不過了。」
瑞士購買36架F-35的協議在2021年全民公投中以略高於50%的支持率低空通過,現在川普祭出新關稅再次引發了政治交鋒。
美國關稅達到39%時,瑞士國會議員力主取消採購,但瑞士政府今天重申購買意願,並下令進行重新評估,11月會做出最後決定。
其他像是葡萄牙等潛在買家,也因為對美國的可靠性產生懷疑,最近延後了採購決定。
不願具名的前五角大廈官員表示,失去西班牙甚至瑞士的訂單,對生產不會造成立即影響,因為這些飛機一年多後才能上產線,訂單的缺口可由其他客戶填補上。
但若持續流失外國買家,恐讓整個機隊的價格節節攀升,對已因重建基地問題承受壓力的F-35計畫而言,不啻是雪上加霜。
官員們正在重建德國的比歇爾空軍基地(Büchel Air Base),以容納逾36架F-35戰機,重建成本已從15億美元飆升至近23億美元。該基地承擔著德國在北約框架下部分核任務。
川普的關稅和公開施壓也燃起歐洲國家在武器領域的「歐洲製造」雄心,但許多歐洲官員警告,歐盟國防工業距離生產出可取代美製裝備的全部武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換言之,任何走向自給自足的轉變都必須循序漸進。
川普關稅的影響可能遠不止歐洲。根據路透社報導,在川普因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而決定將印度商品關稅加倍至50%後,印度正延後史崔克裝甲車(Stryker)和標槍(Javelin)反戰車飛彈等美國武器採購。
印度官員斥責報導「不實且捏造」,但有這種消息傳出,不難看出緊張局勢日益加劇。
但武器的供應鏈非常複雜,比這些決策所暗示的要精細得多,對F-35戰機來說尤其如此。
美國航太諮詢公司「航空動力諮詢」(AeroDynamic Advisory)總裁艾波拉費(Richard Aboulafia)指出:「即便未來有新的政府上任,無論是共和黨或是民主黨政府,想修復這種種可怕的傷害,都得花上很長時間,才能重建信任。」(譯者:鄭詩韻/核稿:嚴思祺)11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