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美學者分析川蒲會:俄烏停戰未有進展 美應加大施壓

2025/8/16 11:42

(中央社記者侯姿瑩華盛頓15日專電)美俄峰會今天落幕,美國總統川普稱,雙方在許多議題上有共識,但尚未達成協議。美學者分析,會談對於俄烏停戰並未帶來顯著進展,但達到俄羅斯推遲制裁的目的;華府應改變策略,加大對俄實施制裁或擴大軍援烏克蘭。

俄烏戰爭持續將近3年半之際,川普(Donald Trump)和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今天在阿拉斯加舉行雙邊會談,討論俄烏停火議題;這是2021年來,美俄現任總統首度會面。川普會後與蒲亭一同舉行記者會並表示,雙方在許多議題上達成共識,但尚未達成協議。

對此,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歐洲與歐亞事務中心資深研究員柯奇斯(Daniel Kochis)今晚接受中央社記者視訊訪問表示,他初步的想法是,「這有點令人失望」,在結束俄烏戰爭方面,「並沒有比峰會之前更靠近」。雙方幾乎沒有提供達成共識的具體細節,「可能大致上仍停留在阿拉斯加峰會之前的狀態」。

柯奇斯表示,這次會談很像川普過去跟蒲亭的通話,「繞來繞去,但始終沒有真正達成停火」。也許雙方達成外界尚不知情的共識,但他認為,如果真的有的話,應該會在記者會上被強調。

他說,現在的問題是,下一步是什麼?是否舉行新的會議?美國是否推動更全面、強硬的制裁方案迫使俄羅斯停火?「這將是接下來幾天和幾週的關鍵問題」。

柯奇斯觀察,在某種程度上,這次峰會符合蒲亭推遲遭美國制裁的目的。同時,川普也非常堅定想要找到結束俄烏衝突的方法,對他而言,這是值得冒的風險。

柯奇斯指出,如果美俄雙方能夠面對面會談,卻仍無法達成停火,美國就必須採取不同做法,包括更全面提供軍事武器支援烏克蘭或實施制裁,迫使俄羅斯改變做法。

他直言,蒲亭尚未達成目標,不覺得需要結束這場戰爭且認為時間站在他那邊。美國和歐洲等西方國家必須改變策略,才能讓蒲亭願意投降或至少同意停火。

川普、蒲亭峰會地點選在愛爾門道夫與李查遜聯合基地(Joint Base Elmendorf-Richardson),這是阿拉斯加州規模最大的軍事設施。兩人飛抵當地後,川普迎接蒲亭一同走上迎賓紅毯並合影,隨後一起搭上川普的總統座車前往會場。

柯奇斯分析,川普讓蒲亭這樣一位獨裁者乘坐他的座車,這並非最理想的形象,但川普把這視為一種方式,開啟他認為能達成更好結果的談判。

他觀察,剛開始川普顯然有點興奮,期待這次會議真的可能有所進展,但他在記者會上的肢體語言明顯改變,再加上沒有提問環節、顯然取消原定午宴和另一場會議,都表明雙方並沒有真正達成共識。

另外,蒲亭在記者會上表示,若當時美國總統是川普,就不會發生所謂的俄烏戰爭,呼應川普一直以來的說法。柯奇斯認為,蒲亭試圖藉由一些奉承手法來挽回局面,維持兩人關係以便未來持續進行討論;對蒲亭而言,重要的是「繼續談下去,而制裁卻從未發生」。(編輯:唐佩君)114081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