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英媒:房市及外貿壓力拖累 中國經濟動能減弱引憂

2025/8/17 18:41

(中央社台北17日電)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受國內及貿易壓力影響,中國官方15日公布的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等指標,不是增幅創今年新低就是持續下滑,引發外界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

中國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7月份中國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售價。一、二、三線城市新房平均分別較6月下滑0.2%至0.4%。若與去年同期相較,一線城市新房售價則下跌1.1%,是2023年12月以來連續20個月下跌。報導直指,這削弱了人們對中國房市快速反彈的期望。

報導並形容,在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4年放緩之際,上述「令人沮喪」的數據,加上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發動的美中關稅戰影響,一同拖累了中國經濟。

除了房市,中國7月份消費和工業增加值表現也不理想。中國國家統計局同一天公布的數據顯示,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年增3.7%,較6月大減1.1個百分點;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也僅年增5.7%,也較6月大減1.1個百分點,更創下今年來新低。

在上述情況下,由習近平領導的中國政府正努力因應通貨緊縮,以及工業產能過剩日益擴大的威脅。而官方稍早公布的數據則指出,中國7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去年同期持平,但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卻較去年同期大減3.6%。

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中國中心首席經濟學家張裕涵(Yuhan Zhang,譯音)對此表示,中國消費態勢進入年中正在減弱,這是長假過後需求放緩、收入成長放緩和消費者信心低迷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認為,房市疲軟是中國通縮壓力的罪魁禍首,至於官方近來提倡的「反內捲」,可能無法單獨成功地提振經濟。

報導指出,房市是中國經濟活動和家庭財富的重要來源,但事實證明,中國當局為恢復房市信心所作出的諸如降低貸款利率、將閒置房屋闢為保障性住房、取消限購的措施等努力,並未奏效,多項房市相關指標都出現明顯下滑。

相形之下,張裕涵直指,儘管上述指標普遍放緩,但一些製造業領域仍在快速擴張,尤其是汽車、鐵路、造船、航太和其他運輸設備產業更是如此,代表受政策支持的高科技和戰略性產業,也就是中國決策者口中的「優質生產力」相關行業,仍在吸引大量資本。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中國經濟專家黃子春認為,展望未來,中國今年剩餘時間內經濟復甦的可能性不大,理由是中國商品直接輸美及轉口輸美都面臨高關稅,中國的出口成長可能仍將面臨壓力。(編輯:邱國強)11408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1,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