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迎奧運百萬人潮 洛杉磯推大眾運輸力抗塞車惡夢

(中央社記者林宏翰、實習記者周順興洛杉磯17日專電)洛杉磯將面對3年後的奧運帶來百萬觀賽人潮,大眾運輸扮演關鍵角色。市長巴斯與捷運局官員今天站台「無車日」,推廣公共運輸,目標在奧運期間擺脫洛杉磯最惱人的塞車惡夢。

家長帶著孩子在馬路上騎自行車,還有人穿直排輪滑行,各式各樣「人力」交通工具出現在洛杉磯街頭,就是不見汽車的蹤影。

洛杉磯今天舉行無車日(CicLAvia)活動,從電影製片廠遍布的庫佛城(Culver City)一路到觀光勝地威尼斯海灘(Venice Beach)10公里馬路不見汽車,上萬人用雙腳與單車攻占車道。

洛杉磯市長巴斯(Karen Bass)致詞時,強調洛杉磯明年主辦世界盃足球賽、3年後主辦奧運,大眾運輸扮演關鍵角色。

洛杉磯人重度依賴汽車,城市規劃深受汽車文化影響,高速公路寬敞卻天天壅塞,都市空間對行人不友善。今天這場無車日為洛杉磯人帶來另類體驗。

「無車日」源自南美洲國家哥倫比亞,在洛杉磯已舉辦15年,推廣開車之外的交通方式,把城市空間還給行人。

主辦單位CicLAvia執行長帕斯卡(Romel Pascual)擁有城市規劃師的專業背景,接受中央社訪問時,點出洛杉磯面對的交通難題,在於人們習以為常的開車習慣。

他表示,洛杉磯其實不缺公共交通基礎建設,無論是捷運或是公車都算發達,「最大的挑戰在於,我們如何讓市民意識到,這些公共交通工具的存在」。

帕斯卡說,透過「無車日」活動,「許多家庭第一次搭乘大眾運輸,他們沒想過捷運竟如此便利」。

他強調「無車日」每次舉辦,都希望潛移默化影響民眾的交通習慣,「其實大眾早就具備這種能力,只是缺乏能夠安全在街上騎車的環境與契機」。

帕斯卡承認,洛杉磯交通的結構性問題由來已久,「無車日」只是促進改革的一小步。他表示,過去這座城市圍繞汽車建設,如今也可以透過政策轉變,逐步打造一個多元交通模式的城市環境。

洛杉磯郡大眾運輸局(LA Metro)副執行長程智淵(Frank Ching)指出,面對3年後奧運帶來的百萬觀賽人潮,該局負責洛杉磯郡的交通規劃,從資金投入到各種改善方案,打造「公共運輸優先、減少汽車」的奧運模式,目標「觀眾準時抵達,比賽順利進行」。

程智淵指出,「無車日」提供洛杉磯人一次親身體驗的機會,了解大眾運輸的好處,體會到少開車不僅更健康、更環保,更可以擺脫長年以來的塞車惡夢。(編輯:張芷瑄)1140818

 

Related Posts

1 of 4,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