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19 12:22(8/19 12:41 更新)
(中央社台北19日電)中國這波屈公病疫情起源自廣東佛山市,當地已經收治幾千例屈公病確診病例,專家表示,尚未發現有患者留下後遺症。
新華社採訪中國國家疾控局赴佛山工作組專家,針對屈公病的感染與傳播等說明。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所研究員任東升表示,佛山屈公病疫情從高峰期的每天600多例,穩步下降到每天100例以內,說明前期的防控措施成效進一步鞏固。
佛山市7月8日發現1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此後疫情快速擴散,當地官方也很快組織各種「滅蚊、清積水、防叮咬」措施。據佛山市衛生健康局通報,8月17日當地新增報告屈公病確診病例45例,已呈下降趨勢。
關於病患情況,報導引述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主任陳志海說,屈公病主要有3大症狀:發熱、皮疹、關節痛,持續時間不相同。其中,最需要關注的是關節痛,以踝關節痛最為常見,也對患者影響最大。
陳志海說:「有的患者早晨起來要下地,腳一踩地,就又坐回床上去了,因為兩個腳踝支撐不住。」部分患者出現腰背痛、髖關節痛、膝關節痛等。基本在1至3星期之內就康復了。
目前,佛山已收治幾千例屈公病確診病例,尚未發現有患者留下後遺症。
他說,根據目前研究結果,屈公病毒有至少3種基因型,但只有一種血清型。「這意味著人感染一次後,就會產生針對該血清型的免疫力,基本上就不會再感染第2次。」
至於病媒蚊在多長時間內具有傳染性,報導引述專家說,蚊蟲叮咬了一個屈公病感染者之後,病毒會在蚊子體內經過1週左右的外潛伏期,蚊子就具有了傳毒功能,蚊子會一直攜帶病毒直到死亡。
廣東環境條件比較適合蚊蟲生存,成蚊可以存活1至2個月甚至更長。因此,殺滅成蚊是防控疫情的關鍵措施。(編輯:張淑伶/呂佳蓉)114081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