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9日電)台灣消保協會檢驗30件市售乾燥枸杞全驗出重金屬。食藥署今天說,標準是以未經乾燥的鮮重計算,回推並無超標,仍將調查妥處。學者也說,協會解釋過於高估,民眾不用太恐慌。
枸杞是民眾日常養生常見中藥材,從泡茶到入菜用途廣泛,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昨天公布抽樣全台市售30件枸杞,結果全數驗出重金屬,呼籲政府修正標準、加強監管。
現行對枸杞中重金屬規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鄭維智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根據食品中汙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有關「其他未列之蔬菜及水果類」,鉛的標準值為每公斤0.1毫克、鎘為每公斤0.05毫克,其標準都是以「鮮重」計算。
鄭維智說,鮮重是指未經乾燥處理的重量,因此如果是乾燥產品,則須回推乾燥倍數計算後,再行核判。
鄭維智指出,經查農業部網站所提供的枸杞乾燥率參考資料,其果實乾燥率以4倍為基準換算,換言之乾枸杞應適用的標準值,鉛應為每公斤0.4毫克、鎘應為每公斤0.2毫克。
食藥署致電詢問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得到回覆所抽驗品項均為乾燥產品。鄭維智強調,檢視該會抽驗數值後回推,均低於標準,還是要以衛生局行政調查為主,由於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函文食藥署,食藥署將函請業者所轄地方政府衛生局行政調查並妥處。
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凌明沛從法規面與背景值兩方面分析。她說,目前法規是以鮮重計算,枸杞通常進口到台灣已是乾燥狀態,若拿來對應法規,應考慮乾燥率,根據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提數據,回推看來符合標準。
再來就是環境中難免會有重金屬,凌明沛表示,包括水、土壤等,即使被檢出微量進入農作物中,這也是正常、合理,法規在訂定時已把攝食量納入考慮,消保協會的解釋過於高估。
根據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台灣成年人每天大約吃10克枸杞,而歐洲食品安全局(EPSA)建議的每日最大攝取量,換算成枸杞為290克,民眾應該不用太過恐慌。(編輯:龍柏安)1149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