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台灣女力柏林發光 重現台式創意市集展創作能量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23日專電)台灣女力在柏林發光!來自台灣與香港的全女性策展團隊,將台灣創意市集搬進柏林烏法藝術共創園區(ufaFabrik),透過論壇、電影放映、市集與工作坊,把台灣文化創意帶到歐洲,展現旅外女性創作者的多元魅力。

8月夏季的午後,柏林電影園區內瀰漫台式滷味香,攤位間陳列著手工陶藝、金工飾品與來自台港的獨立出版書籍,觀眾穿梭其間,在「柏林女力藝術節」與創作者交流作品背後故事。

策展人林婕穎受中央社訪問表示,藝術節以台灣民主與性別平權經驗為背景,聚焦「女力崛起」主題,透過跨領域活動串聯亞洲與歐洲女性力量。

除了來自台灣的林婕穎,旅荷台灣策展人謝以萱,香港策展人張嘉芸、何梓埼,都是策展團隊成員。

過去曾在德國多次舉辦影展的林婕穎說,從過去單純放映電影,到此次結合市集、工作坊與論壇的藝術節,意在為旅居海外的台港女性創作者,提供更多元的作品發表平台。

藝術節放映多部來自台灣、香港、德國、烏克蘭等國女性導演作品,旅德藝術家林于嫣「餐桌上的干預事件」,即以實驗短片形式描繪台灣酷兒在德國的移居經驗,透過飲食詮釋情感記憶與身份認同。

林婕穎觀察到,全球女性面臨相似的困境,在「柏林女力藝術節」論壇中,許多具有移民背景的女性分享,日常生活中時常因為家庭或自我懷疑而退縮,林婕穎說,自己過去其實也有這樣的特質,所以更希望開創一個平台,讓女性可以有自性的展現自己。

現場除了電影、創意市集、茶藝工作坊,還有不少在柏林創業的女性餐飲業者擺攤。

在柏林經營台灣餐廳米寶(Mibap)的丁心諭,當天在現場販售滷味、手工芋圓與仙草,和雞蛋糕等台式美食,吸引現場民眾排隊點餐。

丁心諭和中央社分享在柏林作為女性創業家心得表示,「熱情」是在海外創業最重要的條件。「柏林對外來移民與飲食文化的接受度很高,女生可以在這裏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論性別、職業或創作方向」。

她也坦言,海外創業的過程並非總是一帆風順,「雖然不輕鬆,但我覺得很好玩,也很開心」,縱使曾因德國稅務繁重,遭遇差點倒閉的情況,仍抱持樂觀與正能量,不斷在「做中學」,開業3年已成為受柏林當地居民喜愛的餐廳。

除了擺攤的年輕「女力」,也有不少旅居柏林的資深台僑,特地到「柏林女力藝術節」以觀眾的身份支持台灣女性創作者。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一位在柏林生活23年的女性台僑告訴策展人林婕穎,參觀藝術節時驚訝發現,原來有這麼多從事不同創作工作的台灣優秀女性生活在柏林,有的經營獨立書店、有的是陶藝老師,有的在電商公司上班兼職手工藝創作,感受到柏林台灣移民女性社群的多樣性。

問到明年是否還會再辦?林婕穎笑說,從電影節擴大到涵蓋更多創作種類的藝術節不容易,籌備過程相當辛苦,「如果明年有機會再辦,希望能邀集更多『女力』共同參與。」她也期待活動能延續,為旅居歐洲的台港女性搭建更豐富的交流平台。(編輯:高照芬)1140823

Related Posts

1 of 4,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