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台灣月琴與葡萄牙吉他 美好相遇於加拿大

(中央社記者胡玉立多倫多25日專電)台灣和葡萄牙有何共通之處?在加拿大多倫多台灣節(TAIWANfest)的一場講座揭密,原來外表同樣渾圓的台灣傳統樂器「月琴」和葡萄牙傳統「法朵吉他」(Fado guitar),正是雙方認識彼此並產生連結的最佳之道。

今年加拿大台灣節以葡萄牙為引,藉由探討歷史、文學、音樂、政策與藝術等多重面向,展開深度對話。

台灣「農村武裝青年樂團」團長阿達(本名江育達)與多倫多葡萄牙裔法朵吉他演奏家阿魯達(Simon Arruda),昨天於多倫多湖濱中心舉行的「希望講堂」講座中,各自分享彼此如何重拾傳統音樂文化中的獨特彈撥樂器:台灣月琴和葡萄牙吉他。與會者透過他們的演奏和闡述,驚訝看到了兩者相似之處。

阿達是農村武裝青年樂團靈魂人物,擔任詞曲創作、主唱、吉他及月琴彈奏,樂團早期以民謠音樂及龐克搖滾精神支援過許多社會運動。

阿達指出,月琴歷史迄今約300年,外號「乞丐琴」,是台灣底層社會小人物靠著吟唱彈琴討生活的工具。彈奏只有兩根弦的月琴時,其實並沒有節拍,彈奏者須懂得如何透過出神入化的演練,找到「自由」;它是真正的台灣樂器,卻在歷經3代的政治文化輾壓下,幾乎失去傳承。

阿魯達是大多倫多地區僅有的4位公開演奏葡萄牙傳統吉他音樂家之一,據稱也是年紀最輕的一位。他表示,葡萄牙吉他有12根弦,是葡萄牙里斯本傳統音樂法朵(Fado)的核心伴奏樂器,迄今約有250年歷史;「法朵」樂曲常與水手出海或貧困人生有關。

阿魯達提到,1933年至1974年獨裁政府統治葡萄牙期間,「法朵」音樂常傳達悲情或表達不滿,獨裁政府下令演唱法朵音樂須經「審查」。1974年,電台播放一首約定好的「法朵」樂曲,號召全民上街頭抗議;這場音樂「起義」,最終導致獨裁政府在1975年垮台。

講座結束後,阿魯達向中央社表示,他原本都是彈奏一般吉他或爵士吉他,5年前他開始練習父親早就買給他的一把葡萄牙傳統吉他,從此找到新的認同感,甚至開始進一步了解葡萄牙語言文化,再也不想放手。

談起月琴和葡萄牙傳統吉他共通之處,阿魯達表示,這兩種樂器同樣以音樂深刻傳達老百姓的心聲,也同樣既能與人聲合鳴或獨奏演出,他很是驚艷。

阿達則向中央社表示,10年前自己開始學月琴起,就夢想有朝一日帶著月琴出國演唱,這次有機會做到這件事,覺得很開心也很有意義。

阿達並說,來加拿大演出前,他根本不知道法朵音樂和葡萄牙傳統吉他,為此聽了很多法朵音樂和影片。透過與阿魯達事前溝通及講座交流,他很驚訝葡萄牙也曾有過很長時間的白色恐怖時期,以及法朵音樂推動葡萄牙政治轉變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談起月琴文化傳承,阿達表示,15或20年前,陳明章等老師開始彈奏月琴時,月琴文化幾乎處於斷根狀態,這些年慢慢有人開始振興月琴;恒春現在也在小學推廣,陳明章老師在北投辦了10幾年的月琴民謠季,「老中青有慢慢串起來了」。

阿達笑稱,「師母常告訴我說:『接下來換你們這一代了,要接手囉,要傳下一代哦。』」(編輯:韋樞)1140826

Related Posts

1 of 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