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27 19:11(8/27 19:16 更新)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7日電)68歲陳女士罹患青光眼逾10年,因照顧失能母親壓力大,作息大亂,眼壓升高、視野只剩約60%,每次上下樓梯都心驚膽顫,今年4月受新型手術,術後眼壓下降,目前恢復良好。
青光眼是視力小偷,可能讓人逐漸失明。三軍總醫院眼科主任、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呂大文今天在記者會說,台灣約有1.75%人口患青光眼,隨著年齡增長,患病比率提高。健保資料顯示,青光眼就診人數從民國105年35萬人增至110年43萬人,5年成長約22%。
呂大文說,青光眼是由於眼內的房水無法順利排出,導致眼壓升高,進而壓迫視神經,造成其受損和萎縮,視野也會逐漸變窄。問題初期看似輕微,但若未及時處理,將隨時間惡化得越來越快,這種病程常被比喻為「雪球效應」。
呂大文進一步表示,青光眼造成的視野缺損在初期進展緩慢,但隨著病情惡化,惡化速度會加快。因此,一旦錯過早期治療的黃金時機,患者能保留下的視野將遠少於及早接受治療的人,目前主要治療方法是控制眼壓。
呂大文說,統計顯示,台灣將近一半的青光眼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自行停藥,其中約8成在治療的第1年內,因藥物副作用而停止使用眼藥水。當藥物或雷射治療效果不佳,或患者無法耐受副作用時,通常建議進行手術。
呂大文表示,傳統小樑切除濾過手術能有效降低眼壓,但手術傷口較大,恢復期長、風險高,患者接受度不高;微創青光眼手術傷口小,術後併發症機率較低,恢復也更快,但降眼壓幅度不夠大,對某些需降壓較多的患者,仍需依靠傳統手術。
三軍總醫院眼科部近3年研發出「微小樑切除合併支架植入手術」,呂大文說,這種手術融合兩種技術的優點,被形容「內引外流、雙管齊下」,能顯著降低眼壓,臨床成功率也提高,同時病人的術後恢復期明顯縮短。
呂大文表示,青光眼會使視野逐漸縮小,若沒有有效治療,可能完全失明。提醒定期進行眼睛檢查,建議35歲以上就要養成每年定期檢查的習慣,不要畏懼手術,錯過黃金治療期,導致不可逆的視覺功能損傷。(編輯:李亨山)11408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