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北市動物園栗喉蜂虎 自然繁殖成功寫新頁

2025/8/27 20:26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7日電)台北市立動物園今天表示,6月下旬保育員發現栗喉蜂虎自然配對,在穿山甲館內人工仿岩巢區產蛋,其中一對的3顆蛋孵化、哺育成長後能飛翔,首次成功在館內自然繁殖和育幼。

台北市立動物園透過新聞稿指出,保育員發現栗喉蜂虎自然配對後在穿山甲館內產蛋,其中一對的3顆蛋是在7月中孵化,並經由新手爸媽將近4週哺育後健康成長,然後在8月中離巢,已能像其他成鳥一樣飛翔。

動物園說明,栗喉蜂虎是金門的夏候鳥,每年4到9月飛至金門,在沙質土坡挖洞築巢、繁殖,但研究團隊發現野外總有些鳥蛋滾落巢外,台北市立動物園從2015年起執行「金門栗喉蜂虎棄蛋孵育計畫」。

關於計畫推行,動物園說,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研究團隊至金門調查栗喉蜂虎棲地生態,並撿拾野外棄蛋,由華信航空協助運送到動物園做人工孵育與遺傳研究;數年來這些鳥蛋在保育員的照料下孵化成長,並在穿山甲館內建立起域外族群,常停棲在館內步道扶手處,受到民眾喜愛。

動物園說,2022年保育員參考美國聖地牙哥動物園等機構蜂虎人工巢穴設計,在穿山甲館景觀電梯上方,模仿野外沙質壤土施作人工仿岩巢區,其中6個巢洞能直達末端產蛋區;並用細長管子填塞調配好的巢土,作為巢穴通道,讓繁殖期的栗喉蜂虎像野外個體般挖掘巢洞。

動物園發現,人工仿岩巢區完成後就開始有蜂虎迫不及待地在仿岩上挖土築巢,2024年發現配對成功的栗喉蜂虎產蛋,雖因雛鳥先天發育不良夭折,但已是一大進展;今年觀察到健康成長並離巢飛翔,且從離巢探索起就幾乎不回巢,穿梭在館內樹叢和枝頭間,跟爸媽練習飛行能力、覓食技巧,為動物園內栗喉蜂虎保育寫下新頁。

此外,動物園說,園內栗喉蜂虎原是野外撿拾棄蛋孵化而成,當初保育員還要扮演鳥爸、鳥媽,依照成長階段給予不同營養,並訓練捕食昆蟲能力、提供空間讓幼鳥展現飛行技巧,一路走來費盡心思。(編輯:方沛清)114082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