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27 20:12(8/27 20:31 更新)
(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大阪27日電)文化部推出「島嶼之聲—廟埕前的謝神戲」,今天在大阪世博演出第2場,如「麟洋配」奪東奧金牌的正反身體「聖筊」在舞台重現,簡單好懂的身體語言也讓日本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島嶼之聲—廟埕前的謝神戲」集結9組台灣團隊,自昨天起快閃大阪世博演出3天,今天演出前1小時即有民眾在台前等候。有名77歲的日本女性觀眾坐著輪椅在第1排欣賞演出,她說演出實在太棒了,最後所有團隊一起牽手跳舞時讓她回想起以前到台灣的感受,歌曲表演也令她感動,甚至想掉淚。
日本觀眾芳美則說,對於表演中的「博筊」特別有印象,雖然不知道「博筊」在台灣文化中的意思,但看到舞者以身體學筊杯的樣子很有趣,「如果能介紹文化、歷史,或是能有台灣館、能有這方面介紹的話,可以讓我們認識更多。」
雯翔舞團帶來的「博筊」片段演出,是以現場擲筊方式向天詢問觀眾是否滿意表演,再由舞者以身體模擬擲筊結果,今天先擲出了笑筊,舞者再接再厲發問擲筊,終於丟出聖筊那刻,全場觀眾也跟著歡呼。
編舞家郭爵愷今天向媒體表示,他在逢年過節總要回家拜拜,儀式結束前也會問阿公阿嬤們「今天有沒有滿意」、「今天是不是可以先回家了」,但有次透過擲筊反覆詢問至6、7次,得到答案都是「不行」。
「有點酷、有點毛骨悚然的感覺,就是你不知道這是一個遊戲,還是機率,還是真的是神秘的答案等,所以才有這一個(舞作)靈感。」郭爵愷說。
後來東京奧運「麟洋配」奪金牌的「聖筊」姿勢爆紅,郭爵愷也順勢將動作融入舞作中,他表示,這也是一個靈感,可以用身體更簡單去讓觀眾知道博筊的正反面如何在規則裡運作。
過去「博筊」多次在台灣演出,郭爵愷說,台灣觀眾一看到作品,共鳴感就非常強烈。此次前進大阪世博,便思考如何讓不是台灣的觀眾快速理解擲筊文化與規則。演出中會有不同的問題,因應隨機擲筊結果,會有16個版本的舞作,也就是每次演出都不一樣。
We TAIWAN系列活動「島嶼之聲-廟埕前的謝神戲」即日起至28日將於大阪世博夢洲園區Pop-Up Stage North演出。(編輯:李亨山)11408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