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不設限的作曲家 卓士堯以音樂串連大阪世博演出

2025/8/28 13:27

(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大阪28日電)台灣9組團隊近日登上大阪世博舞台演出,幕後有音樂總監卓士堯操持,以聲景銜接跨域表演者,連作為配樂的鞭炮聲都有講究,他相信每種音樂都有舞台,好的設計一定會被看見。

卓士堯畢業於中山大學音樂學系作曲組,曾任專業舞台劇作曲、明華園兒童劇團配樂製作、如果兒童劇團駐團藝術家,影視配樂作品包括電視劇「通靈少女」配樂、電影「青田街一號」配樂等,還有參與歌手專輯製作,如原民歌手舒米恩Suming、AMIS旮亙樂團等。

卓士堯向中央社記者表示,他自我定義是「做音樂的人」,學作曲出身,音樂就是音樂,只是因不同媒材有了不同表現,像是舞台劇音樂,演員與觀眾有遙遠距離,此時音樂可以更有存在感,甚至張狂;而像是影視配樂,音樂有時要幫畫面說話,偶爾則是角色情緒的引路人,更像是畫面的陪伴者。

又以此次擔任「島嶼之聲-廟埕前的謝神戲」音樂總監為例,表演集結原住民、台語、客語歌唱表演,還有布袋戲、打擊樂等,卓士堯盡力串連表演與表演間的呼吸,他說:「我的角色就會是一組針線,把作品縫合黏合在一起。」

其中不二擊聲音製造所、拚場藝術撞擊的電氣神將同台演出,卓士堯將不二擊的演出片段錄音融入配樂,在神將走動同時,觀眾會聽到現場的打擊樂與不同片段的打擊樂,讓演出更具層次。同時也以聲音為表演打造情景,如鑼鼓、鞭炮等聲音重現廟埕氣氛,鞭炮聲還參考鹽水蜂炮、炸寒單等祭典活動。

卓士堯笑說,這次演出運用到從業約20年來許多經驗。他自大學時便在思考自己學作曲能做什麼,觀察學長姐或老師會念研究所、出國念書,或是當樂理老師、作曲老師等,「我不排斥,但可能我自己的個性也比較好奇,一直想除了這些事情還有沒有更多的可能性?」

大三、大四時,學校成立了劇場藝術學系,卓士堯彼時剛接觸電腦音樂製作,認為這湊巧是實驗學習成果的機會,自此便開始為劇場寫音樂、做配樂,「就這樣到畢業後,持續接觸到更多劇團,那因為配樂工作,後來又接觸到影視或是流行音樂的編曲。」

一番誤打誤撞為自己走出不一樣的路,卓士堯沒有老師引領,全靠做中學,逐漸累積經驗,越來越明白現今創作是與眾人一起完成一件作品,不同職位的人有不同職責,燈光、服裝或舞台設計都有自己的任務,平衡是重中之重,「如果觀眾有餘力,就會發現哪些部分是很棒的,好的設計一定會被看見。」(編輯:張雅淨)114082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