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29 17:45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29日電)陸軍司令部新增「防空暨無人系統組」,學者今天指出,可預期陸軍無人機運用範圍最廣,建議應擔負陸軍無人機準則建立的重要角色,甚至發想「科技樹」,在未來人力有限下以自動化方式強化部隊戰力。
國防部今天在「五年兵力整建及施政計劃報告書」中指出,前瞻未來作戰型態,透過國防資源分配、武器裝備籌獲期程、兵役制度調整、無人機等新式武器裝備獲(換)裝,陸軍司令部已新增「防空暨無人系統組」等兵力結構調整,以建構現代化部隊。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指出,陸軍此舉是落實不對稱作戰的原則,相較海、空軍無人裝備的使用多為戰術及戰略層級,因此可預期陸軍不僅是「戰鬥」層級的使用,也就是班、排、伍都有可能會操作無人裝備,使用範圍將最廣。
蘇紫雲提到,考慮到俄羅斯與烏克蘭戰場的實際經驗,無人機的消耗速度極快,因此必須低價、大量部署,所以陸軍的無人裝備除了無人機外,也應納入無人車輛。
蘇紫雲也表示,陸軍司令部的防空暨無人系統組,勢必將與陸軍準則發展及兵監、步校等單位聯手,選擇合宜、好用的無人機,並藉此擔負無人機準則發展的重要角色。
國防院學者舒孝煌認為,五年兵力整建報告的目的,就是根據當面威脅告訴民眾及立法院國軍的規劃,而綜觀中共的軍事發展,將涵蓋高度匿蹤及自動化裝備,也因為台灣所面對的挑戰相當嚴峻,因此自俄烏戰爭後,對國軍原始主戰裝備、既有戰術戰法都是一大挑戰,因此由陸軍成立專責「防空暨無人系統組」具有必要性。
舒孝煌解釋,不同軍種、兵種對無人機的需求不同,例如空軍需要能偵蒐大範圍空域及海域、長航時的無人機;海軍則需要支持反艦的目獲型無人機;而陸軍的視距外作戰則必須仰賴無人機,編配在旅級、營級甚至戰鬥層級等,並將相關資料回傳射擊單位實施打擊。
舒孝煌強調,以陸軍為例,當中共船艦進行航渡時,國軍難以攻擊,而共軍當下的防禦能力也不佳,因此無人機可以擔負有力的反制武器;因此他建議,陸軍此單位應發展出不同準則供不同特性的陸軍部隊參考,甚至發想「科技樹」,在未來人力有限下,以自動化方式強化部隊戰力。(編輯:張若瑤)114082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