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30 17:55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30日電)今年是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週年,學者今天在「戰後80年的台灣」座談會表示,國際社會自1950年代起逐漸將「中國代表權」與「台灣主權歸屬」切割處理,即「台灣人民共同享有剩餘主權」,未來可依自決權決定出路。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台灣國際法學會今天上午舉行「歷史的錯置、錯置的歷史:戰後80年的台灣」座談會,邀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薛化元、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姜皇池、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陳世民與輔仁大學學士後法律學系助理教授姚孟昌與會座談。
薛化元以「1945年國際局勢變動下的台灣歷史與命運」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從史實與史料出發,分析1945年後國際政治與國際法脈絡下的台灣處境。他表示,從1952年「舊金山對日和約」生效,日本放棄台灣主權後,事實上並未明確指明「受讓國」,且相關法律地位並非由宣示即可決定。
姜皇池從國際法律定位角度指出,1895年「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主權變更的法律效果明確,而二戰時的「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僅屬政治意向,並非具有拘束力的條約,「舊金山對日和約」也未明確指明「受讓國」。
姜皇池表示,國際社會自1950年代起逐漸將「中國代表權」與「台灣主權歸屬」切割處理,留下一個法理空間,即「台灣人民共同享有剩餘主權(residual sovereignty)」,未來可依自決權決定出路;這也說明歷史敘事無法單方面決定台灣歸屬,唯有透過條約與人民意志,才能決定最終法律定位。
陳世民指出,美國長期講一個中國「政策」,與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是不同的,美國總統川普從1月上任至今,連「一中政策」都沒有提到,這有其政治意涵,他觀察這是川普2.0未來對台灣很重要的關鍵。
陳世民說,未來值得觀察的指標是川普是否再講「一中政策」這個名詞,而對於北京一再強調所謂「一中原則」,且稱是國際共識、世界接受的事實,根本是一個國際謊言。
姚孟昌表示,中華民國政府長期在對外話語中,強調「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及「日本降書」等文件,以作為台灣主權歸屬的「鐵證」;但他質疑,這些立場能否真正符合國際法原則,且北京也直接引用相同論述,再補充「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中華民國主權」,藉此強化其對台擴張的主張。
姚孟昌認為,無論是中國或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雙方都聲稱「台灣地位已定」,但真正被忽略的是台灣人民自身的立場。(編輯:林克倫)11408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