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6 12:07(9/6 12:48 更新)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6日電)中國車企競爭激烈,融資壓力轉嫁供應鏈,零組件廠商貨款被拖欠淪常態。17家車企先前做出如期支付承諾,政府加強關注;業界坦言,部分車企合作項目帳款週期沒有明顯變化。
一汽集團、東風汽車、廣汽集團、賽力斯、吉利汽車集團、長安汽車與其他等多家車企在6月陸續做出「供應商支付帳期不超過60天」公開承諾,作為對於中國國務院發布「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的回應。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工信部)7月9日公告在「全國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投訴平台」開設「重點車企踐行帳期承諾線上問題(建議)反映視窗」,著重汽車零組件廠商等中小企業被拖欠帳款問題的反映與解決。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務副秘書長許海東表示,產業鏈和供應鏈是汽車產業的「筋骨血脈」,也是轉型升級的重要基礎。縮短車企支付帳期不僅有利於供應商,更有助於建立健康的產業生態。
17家車企做出支付帳期公開承諾,有為產業界起示範作用的用意。迄今2個多月,業界坦言,有部分車企確實調整帳期;不過有些合作項目實際帳期變化不明顯,建議政府必須有更強烈監管力道,才能構成硬性要求與約束。
證券時報6日報導指出,目前業界平均帳期落在9個月左右,儘管部分車企公開表示承諾60天內支付,實際操作仍有許多困難點。業界人士提到,零組件廠商對於車企沒有話語權,為了保住客戶,大多也不敢糾結帳期。
業界人士提到,尤其在面對龍頭車企的合作項目時,多數零組件廠商會選擇優先保住合作關係,對於車企降價要求只能接受。零組件廠商是競爭激烈,有些廠商為了爭取客戶,也願意打價格戰。
一名零組件廠商財務總監說,零組件廠商收款速度與車子銷售量息息相關,只要車子銷售好,車企支付給零組件廠商帳期也會快。如果車企持續對供應商壓低價格,這種壓力再傳到材料端,長久恐將影響產品的品質與安全。
業界認為,應該透過政府監管要求車企按時支付款項,建立「違約賠償機制」,政府或可進一步地對於未達標車企刪減補貼;政府也應約束零組件廠商低價傾銷、惡意低價等行為,汽車業若要擺脫「內捲式」競爭(過度競爭、導致內耗)困境,該淘汰的必須使其被自然淘汰。(編輯:張淑伶)114090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