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墾丁海域混濁傳遭光電工程影響 墾管處:多重因素

2025/9/9 13:32(9/9 13:51 更新)



墾丁海域近期能見度低,引發潛水界熱議。有潛水教練表示,近2個月開始墾丁海域能見度大降,一場豪雨就讓海水變得相當混濁,能見度約在2至3公尺。(民眾提供)中央社記者黃郁菁傳真 114年9月9日

(中央社記者黃郁菁屏東縣9日電)墾丁海域近期能見度低,引發潛水界熱議,有人認為與核三廠光電板工程有關。墾管處表示,近日連日大雨,非單一工程所致,將請水土保持機關查察,並加強監測珊瑚狀況。

近期不少潛水教練在社群平台反映,近2個月墾丁海域能見度大降,一場豪雨就讓海水變得相當混濁,能見度約在2至3公尺,且恢復清澈時間拉長,影響範圍變大。有人懷疑與光電板工程有關,並且擔憂珊瑚礁遭泥沙覆蓋恐大量死亡。

對於外界質疑,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最近連日大雨造成南灣海域泥沙明顯,經查應與核三廠光電場域設置與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銀合歡造林整治有關,將函請縣府水土保持機關查察,並副知核三廠及林保署屏東分署。

墾管處表示,南灣海水混濁情形經現勘現場已有所改善,惟受西南湧浪影響,南灣海水仍需時間恢復。已派員下水勘查珊瑚礁環境受泥沙覆蓋情形,確定珊瑚是否受泥沙覆蓋死亡,並加強監測,另邀相關學者調查泥沙對珊瑚影響,屆時如有不可逆損傷,將依國家公園法規定辦理。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遭點名的林保署屏東分署回應,今年度辦理「銀合歡移除及復育造林作業」,地點在恆春鎮,計畫依行政院核定「強勢外來入侵種移除計畫」持續推動,延續112至113年相關作業原則,並落實水土保持處理與防減災措施,已於6月完成新植作業,目前林地植生逐漸恢復覆蓋,研判墾丁海域混濁現象非造林作業導致。

屏東分署表示,昨天前往造林地勘查,執行相關防減災措施已發揮功效,造林地內溪流也無發現黃濁現象。初步研判附近海域混濁原因,為今年度0728豪雨、颱風楊柳及近日恆春山區連續降雨,累積雨量為往年2倍以上,導致陸地泥沙隨雨水沖刷入海所造成,情形與107年豪雨頻繁時近海混濁狀況相似。(編輯:黃世雅)114090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