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10 16:40
(中央社記者葉臻桃園10日電)桃園市長張善政今天表示,傳統市場轉型是必然趨勢,市府將依市場條件與經營狀況分級改善,並廣納意見作為調整依據,讓傳統市場成為兼具民生功能與城市價值的重要據點。
張善政主持市政會議時指出,目前桃園共有39處公有市場用地,其中25處已開闢,尚有14處未開闢;市府將全面檢討其最佳利用方式,依地方需求與城市發展方向評估導入其他功能,確保土地效益最大化。
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表示,傳統市場長期承載民生需求,但因經營困難、外攤林立,易衍生環境髒亂與交通問題;市府將協助攤商調整經營方式,導入新式管理與服務模式,引導民眾改變消費習慣,推動市場朝現代化、衛生化方向發展。
王明鉅也說,部分老舊市場將逐步退場,原有用地將重新規劃與活化再利用,創造更高都市價值;至於重劃區及整開區的市場用地,也將加速整體規劃與開發,避免閒置,帶動地方發展並產生正面效益。
桃園市政府經濟發展局長張誠表示,傳統市場雖具在地特色、商品多樣與價格實惠等優勢,但因設施老舊、環境不佳、經營模式落後及數位化不足,吸引力逐漸下降;攤位改造將聚焦商品品質與包裝提升、電子支付普及及發展網路商店三大面向。
經發局進一步指出,新明市場自民國113年8月5日起推動「新明市場周邊(明德路)市容景觀與交通改善計畫」,因建物存在結構安全疑慮,規劃採「先建後拆、原地安置」方式重建,並於廣明二停車場設置中繼商場安置攤商,同步推動周邊景觀與交通改善,帶動市場轉型與區域再生。
此外,忠貞市場則正辦理土地開發促參規劃,並於今年6月舉行公聽會,目前持續進行訪商,未來將透過都市更新或複合式開發,導入社福設施、文創及青創機能,促進市場再造與區域發展。(編輯:謝雅竹)114091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