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13 12:47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布拉格13日電)捷克國家文學館2026年將舉辦「世界文學館長會議」,探討文學館在21世紀的任務,館長史戴力克在與文化部長李遠會面時邀請台灣出席,相信除了歐洲經驗,台灣觀點也能拓展視野。
捷克國家文學館館長史戴力克(Michal Stehlík)12日表示,「世界文學館長會議」將探討如何介紹文學、如何運用新科技與新技術推動數位化以及合作,「這是每一任文學館館長都必須面對的挑戰。」史戴力克希望邀請台灣參與,他相信來自亞洲的台灣觀點也能提出新角度。
根據文化部發布的新聞資料,捷克國家文學館隸屬於捷克文化部,為國家級文學機構,其位階、屬性與功能都與國立台灣文學館十分相近。
捷克國家文學館自1952年成立以來,肩負收集、整理、記錄與展示捷克文學及書籍文化發展的任務,典藏內容涵蓋18世紀至今的重要文學家、知名人士的生活、作品與遺產,被視為捷克最重要的文學保存與研究機構。
李遠表示,「捷克作家月」活動2024年首度選擇以台灣作為主題國,成為該活動25年來首個亞洲主題國,這次歐洲參訪,特別拜會捷克國家文學館取經。
李遠說,2003年才成立的國立台灣文學館比起捷克國家文學館,相對年輕,「就一個文學館的經營角度出發,台灣有許多可向捷克學習的地方。」
史戴力克表示,回應科技時代,捷克國家文學館自典藏階段起便廣泛蒐羅作家相關藝術創作與影像,並於展覽中融入藝術作品與影音互動,導入AI科技,拓展文學展示的多樣面貌。
史戴力克表示,捷克國家文學館館藏總長超過7公里,若要全面數位化,可能需要現有人力的3倍,耗時70年才能完成;但有了AI技術後,確實加速文字判讀與處理。但他也以歷史學者身分提醒,未來更難判定文學作品究竟出自人類或AI之手,歷史將可能出現「人所書寫或AI所寫」的界線模糊問題。
李遠以自身經驗分享,2003年他開啟了以手機進行創作的生涯,「過去文學館典藏與展示的重心是手稿或作家往來書信,但隨著創作形式轉為手機與電腦文字,如何典藏與展示,也成為文學館下一階段新挑戰。」(編輯:龍柏安)11409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