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16 15:47
(中央社記者高華謙台北16日電)監察院表示,自去年6月發生中國人駕快艇闖淡水河後,至今年5月新北至新竹一帶海岸線共發生4起偷渡事件,國內岸際監控偵查能量及通報機制有違失,且未積極運用無人機,因此要求海巡署檢討,並敦促行政院協調相關機關研謀對策。
中國籍阮姓男子去年6月9日駕快艇(鴻津號)直衝淡水河,引發社會關注;去年9月又有中國籍男子搭橡皮艇出現在林口太平里濱海公路附近海域;今年5月則有2名中國籍人士自稱搭橡皮艇從桃園觀音海水浴場沙灘上岸;幾天後另有1名中國男子發布影片,聲稱登陸桃園大園海岸,並插上五星旗自拍,海巡署證實拍攝畫面是在大園風力發電機岸際。
監察院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監察院內政及族群委員會、交通及採購委員會、財政及經濟委員會聯席會議今天通過此案調查報告。
監委賴鼎銘、葉宜津及蕭自佑指出,海巡署岸際雷達雖在鴻津號於外海時即標示為「紅色目標」,但因一連串通報及應處機制失靈,導致該船闖入河防重地;海巡署雖已懲處,但本案並非單點失效,建議海巡署參考「組員資源管理」(CRM)概念並輔以無預警測考等措施,以降低人為疏失風險並提高警覺性。
監委說明,而後3次橡皮艇偷渡事件,海巡署在沿岸雖然布建岸際雷達、紅外線熱顯像儀、智慧型岸際監控系統及守望哨等監控機制,但仍不足防堵這些小型目標滲透,有待海巡署擬定對策。
監委提到,此外,海巡署在運用無人機方面顯得相當消極,海巡署第一代無人機僅16架,續航力僅50分鐘,民國113年平均每架飛行時數僅155.5小時;而第二代無人機又遭遇廠商引擎技術問題而解約,海巡署短期內仍無法建立足夠空中監控能量,有必要積極改進。
監委強調,海上許多灰色活動常以關閉船舶自動辨識系統(AIS)或冒用它船水上行動業務識別碼(MMSI)來隱匿行蹤,各國都已陸續強化管理,台灣也正規劃修法,但實務上仍有難以稽查的困境;而海巡署既非海上交通管理主政機關,又因灰色地帶襲擾而人力不足,造成權責不明,因此行政院應出面協調並督同相關機關研謀對策。(編輯:張若瑤)11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