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18 10:40(9/18 10:51 更新)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8日電)民國114年師鐸獎今天頒獎,共有72名教師獲得殊榮,得主接受媒體聯訪時提出多項建議,包括行政減量、重視戶外教育,也建議學生可以不要修太多學分,有機會學自己想學的東西。
中山大學企管系副教授王致遠在45歲時,因非典型感染導致敗血症,遭截去四肢保命,但他仍以堅毅的生命歷程和不輟的教學熱忱,不只教學生知識,也教面對生命的各種困難。
王致遠今天接受媒體聯訪時說,老天爺沒有「叫他回去」,背後一定有意義。過去他對學生比較嚴格、總覺得學生思考得太慢,經歷這次人生變故,讓他的教學心態有些改變,更能體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學習過程需要更多的支持而不是壓榨。
如今許多學生遇到人生困難,都會找王致遠求助。王致遠謙虛地說,他沒受過專業輔導訓練,因此主要以傾聽為主,並透過分享生命經驗,帶領學生一起思考應對策略、生命中是否有更多的可能性。
王致遠也提到,現在大專學生修的學分太多了,要實習、到國外交換,還想要準時畢業,常看到有人一學期動輒要修27、28個學分。他說,國外學生往往一學期只上3到4門課,但2小時的課程,往往要搭配課外6小時的活動。
王致遠表示,台灣大專的設計下,很容易導致「沾醬油」式的學習,修了很多學分,但往往只能在1、2門課認真投入,這樣的作法往往是浪費師生彼此的時間,希望制度能夠改善,學生也能思考如何更好地學習。
另一名師鐸獎得主、新北市三多國小教師江彥麟長期投入躲避球教育。他今天受訪時提到,希望有更多機會讓孩子能提出自己想學的東西,不一定要跟學科有關。
江彥麟提到,很多人擔心孩子提的東西老師不會,但其實沒有人天生就會,師生可以一起嘗試、一起討論「要怎樣學」、要找哪些人教,即便最後失敗了,也是很好的人生經驗。
桃園市會稽國中教師倪同娟曾是空服員,在海外看到孩子們信心更強、更有表達能力,反觀台灣學生多害羞、內向,因而轉向投身教職,從兒童美語補習班教起,一步一步進修進入教育體系。
倪同娟也曾到美國密西根州教了3年的華語,她希望透過華語教育,讓更多人了解中華文化底蘊,促進彼此的了解,進而化解糾紛。也鼓勵願意嘗試新事物的教師,勇於到海外嘗試。
基隆市安樂高中教師黃乃文長年投入戶外教育,他今天受訪時分享,戶外教育的訣竅是不要單打獨鬥,教師們可以跨校組隊,做好風險評估、專業支援。更多人一起來顧,就能給孩子更好的盡情探索空間。
花蓮高商教師江曾為美長年投入校園行政工作,她坦言一天8小時根本不夠,且需要同一時間做很多事情。以前教師們都是從早忙到晚,假日也沒有休息;但現在年輕教師希望有更多的時間沉澱,也導致很多人不想兼行政。她呼籲行政可以更加簡化,並更著重制度的建立,讓接手的人可以更快上手。(編輯:李亨山)11409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