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台銀行海外獲利靠香港 學者:台海衝突使資產淪人質

(中央社記者鍾佑貞華盛頓18日專電)台灣金融體系高度依賴香港,銀行近半海外獲利來自當地。美國智庫學者張崑陽今天在國會示警,香港在台海衝突中恐成關鍵變數,屆時台灣的銀行資產可能遭「挾持」,甚至挪用為軍事資金。

聯邦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上午舉行圓桌論壇,討論香港在中國洗錢及規避制裁上扮演的角色。詹姆士敦基金會 (The Jamestown Foundation)中國議題研究員張崑陽期間數次強調,香港在承平時期是北京的全球資本引擎,戰時則轉為中共金融堡壘。

他指出,香港遠遠超過新加坡及倫敦等,是台灣最大的離岸金融中心。光是2025年上半年,台灣銀行在香港的稅前利潤約為7億美元(約新台幣211億元),占海外利潤總額的45%。

一旦台灣發生危機,張崑陽說,北京可能會凍結境外匯款,困住外國資產並挪作軍事資金,或用來穩定中國市場,甚至迫使台灣的銀行在政治上屈服。

「外國投資者,甚至台灣的銀行,都可能突然發現資產被香港挾持。」

他表示,北京持續為前述情況做準備。香港正在啟動一個黃金和大宗商品交易所,以建立一個「非美元」的平台,及借鑑俄羅斯遭制裁的經驗。

張崑陽形容,香港已不再單純只是市場,更是北京的金融航空母艦,力量投射至遠遠超出中國邊界。美國必須與盟友合作,重新評估香港經濟地位,並考慮撤銷香港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資格。

香港在全球金融中扮演獨特的角色。即使在1997年回歸之後,仍享單獨的WTO成員地位。

張崑陽呼籲美國建立追蹤資本流向的機制,以防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資助敵對產業。美國也須制定戰略抗衡人民幣國際化,以免在台灣危機爆發時陷入被動處境。

北京藉由香港規避制裁方面,他表示,中國如今視香港為工具,讓北京不必承擔風險或接受審查,就能吸取全球資本。目前中國70%的外國直接投資,都經由香港流動。

中國以人民幣與俄羅斯結算石油時,這些資金幾乎也都經過香港。張崑陽說,北京意在打造平行金融體系,以規避制裁及降低對美元的依賴。

張崑陽並提出數據指出,2027年,香港預計將超越瑞士成為全球最大的財富管理中心。光是2024年,香港的私人財富資產就達到1.5兆美元,年增15%。其中近1/4的資產來自北美,包括美國退休金及捐贈基金。

美國私募股權巨擘黑石集團(Blackstone)與壽險公司大都會保險金融集團(MetLife Inc.)等都在香港管理平台如柏瑞投資(PineBridge Investments)。

他說,這代表美國資本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助長北京戰略野心。此外,當中國企業能夠輕鬆地將業務轉移到香港時,美國制裁就失去效力。

「下一場地緣政治金融危機不一定從華爾街、倫敦,甚至上海開始,而可能始於香港。」

張崑陽曾擔任香港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發言人及香港浸會大學學生會副會長。「反送中」運動中,他遊說外國推動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等立法工作,爭取制裁侵犯香港人權的中國和香港官員。

他2020年離開香港流亡後,赴美取得約翰霍普金斯高等國際研究學院(SAIS)戰略研究碩士學位;曾任台灣中山大學訪問學人,也在美國國會、英國國會及台灣立法院出席作證。(編輯:陳慧萍)1140919

Related Posts

1 of 4,039